今天早上,不小心被刺刺了一下,一根小刺钻进了中指里。那刺很小,比头发丝大不了多少,但它作痛的能量却不小,十指连心,痛得你恨不得把这指头剁下来。
于是,急急忙忙去找挑刺的人。一个队上十几户人家,居然没有一个眼力好、年轻一点的人,至少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试了几个,没有一个胜任这活。跑到街上,找到一个亲戚家,她媳妇也快五十岁了,眼睛视力也不好,用针挑了几下,痛是钻心的痛,那刺陷在肉里岿然不动,她不忍心再挑。她婆婆戴上老花镜,快八十岁的人,毕竟年龄不饶人,挑了几下,也是无可奈何地说,以前年轻的时候经常给你父亲挑刺,现在老了,不中用了。
没办法,只好往茶市街上跑。走到半途,见路边一户人家有年轻人,便跑去说,麻烦您帮我把这刺弄出来。那户人家的女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大概睡了,但在女人怀里可能是甜甜的睡着,只要一放下,可能就会哇哇大哭。她不认识我,三十多岁的外来户肯定不认识。她家里坐着几个打牌的人,其中一个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的妇人便说,他是某某某的儿子,这个“某某某”曾是劳动模范,远近闻名的,某某妹子,你帮他挑一下吧。她接着说,你父亲干农活太发狠了,跪着割草,霸得蛮啊!我笑着说,是的,太霸蛮了,年轻时太过劳累,身体透支,老了就不行了。你父亲快九十岁了吧?今年满九十岁。唉,辛勤的老人呀!
到底是年轻人,眼睛好使,三下五除二,她用针就把这小刺挑出来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就想:挑根刺居然如此麻烦,找不到一个年轻人,若是忽然生出急病怎么办?不是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么?可见,乡村空气清新,满眼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只是太不方便了。身体健康,有个车子或许问题不大,偶尔住住,度假似的倒是可以。若是年龄大,身体一般般,住在乡村诸多不便,还是住在城里安心,放心。
年轻人往城里跑,乡村基本上是空心村,老弱病残在坚守,这个,如何振兴乡村呢?房子有十几二十栋,而且大多是漂亮的小洋楼,但住在家里的不到一半,一半以上是空置的,大门紧闭,唱空城计。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确是一个大课题,否则便是一句空话。也不能没有人,没有充满活力与激情,勇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萧条、冷清、寂静的乡村是难免的,要振兴,要红红火火,任重道远呀!
那天坐车从城里往乡下赶,车上一男子把城里说得屎一样的臭。他说,花了五六十万买个房子,若是在乡里自建一个小别墅,住着多舒服!城里吵死了,日日夜夜不得安宁。又没有地方可耍,度日如年。肠子都悔青了!有人便说,小区也有麻将馆,可以去玩嘛。这男子忽然激动起来:城里人花花肠子多,你不熟悉,你敢去打么?不捉死你!城里人吝啬得要死,为着一元钱争得面红耳赤,有啥意思?你想去城里一户人家弄餐饭吃,休想!老家人熟悉,知根知底,玩着也开心些。
我听着,心里很不舒服。其实,说吝啬,说套路,哪里都有,农村与城市彼此彼此。相对而言,农村人纯朴善良一些倒也是真的,但要说好玩,农村肯定差远了。再则,现在的人谁会无缘无故地去人家家里蹭餐饭吃呢?也不能以蹭不蹭得到做为好坏的标准吧?农村生活因为成本低些,吃餐饭无所谓;而城市生活成本高许多,什么都要买,自然比较显眼。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是习惯问题。农村人喜欢串门,有事无事就到你家坐坐;但城里人不喜欢,平时下班之后各归各家,轻易不会去串门的,比较注重隐私。这其实是一种进步:家是港湾,是休息的地方,哪能轻易允许人家随随便便来窥视呢?还有就是观念差异。比如说婚姻,其本身就是人类进步的产物。但在乡村,只允许结婚,不允许离婚,一离婚,就有人说三道四,哪有这样的道理?有结婚,便有离婚,是相辅相成,与生俱来的娈生兄弟。但老祖宗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好像离婚后这天会塌下来似的。乡村仍然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当然,国人大多也是如此,只是城市略好一点。其实是错误的,往往一劝和,看似挽救了一个家,实则是挽救了两人的痛苦,就像癌症,痛得厉害,打点止痛药,麻痹麻痹而已。[呲牙][呲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