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522568/8f89cd435c62788a.png)
这天,酣畅淋漓的一场大雨意外而至。
我趟着积水,行走在去超市的路上(有点必需的东西要买),耳畔好似传来了一声蛙鸣。急促的脚步倏的停滞了一下,我凝神细听,蛙声又没有了,我想,估计,我是听错了,宽阔的道路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这么危险、这么急匆匆的的生活场所怎么会有蛙呢?
蛙声,它应该是属于乡村的,特别是童年时期乡村的夏夜。
小时候农村的夏夜,青蛙的歌唱,蜻蜓的飞舞曾点缀了我们童年的生活。
傍晚,夕阳如害羞的少女绯红了脸颊,轻柔的微风送来了丝丝凉爽。青蛙们好似已经等不及了,它们积蓄了一天的力量,只待夜幕降临时鼓足劲,争先恐后的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歌喉,一曲又一曲,或独唱,或合唱,蛙声片片,此起彼伏,传唱田野,响彻大地。
孩子们也已经等不及了,一个个从家里扛来了大扫帚,高高的举着,跟随翩翩起舞的蜻蜓,瞅准时机,朝着蜻蜓落下,偶尔,蜻蜓会被盖在扫帚底下。但更多时候,我们会随着蛙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田野,倾听着青蛙们热闹的演奏,或呆呆出神,或面带微笑,或窃窃私语,或大声嬉笑,我们无意的闯入打破了蛙们的高歌,但它们只有片刻的沉寂,然后毫不理会我们,继续自己的歌唱,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到来影响了它们欢愉的心情!
蛙声好似只对孩子有着无穷的魔力,大人们任蛙声如何响亮,“我自岿然不动”。男人们在蛙声中纳凉,闲谈,抽一袋旱烟,女人们在蛙声里洗菜,做饭,等炊烟四处飘散,村口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人、蛙二重奏每天如期上演。
地里的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门口的烧汤花,牵牛花,指甲花,美人蕉……每一样也都沐浴在青蛙的歌声里,不知它们有没有为蛙声而陶醉?
童年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滑落,父母们一天天老去,我们一天天长大,花儿们拼命开花,庄稼们拼命结果,时光沿着既定的轨迹向前向前……夜色无边,万物归于静谧,露珠轻轻凝结,星星眨巴着眼睛,偶尔一只不知疲倦的青蛙“呱”的一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就这样走着,回忆着,儿时夏夜的村庄,因为蛙声的存在充满了热闹的声响。
从超市返回,走到绿化带时,又听到了一声蛙鸣,这次,真真切切。
不过和儿时的蛙声相比,貌似少了一份热闹和喧嚣,多了一丝拘谨与试探。难道蛙们也知道它们不应该属于这里吗?还是清楚这里不是自己的地盘所以有点畏首畏脑?但是,不管怎样,它们还是来了!
一切都是因为今天这场雨,这场大雨,让蛙们和这里有了一个神奇而又情深的约定;让我和蛙们有了一场雀跃而又激动的邂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描写的蛙声,像小夜曲般婉转悠扬;韦庄的“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此起彼伏的蛙鸣让人流连忘返。“江南孟夏天……蛙声作管弦”已成了生活中最美的背景音乐。还有“满耳蛙声正夕阳”的画面,“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的场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此刻,耳畔的蛙鸣依稀可辨,经久流传的诗句伴着千年不变的蛙声,一切如梦似幻。
我静静地聆听这几声稀落的蛙声,出神的站着,凝神的听着。生命如此活泼灵动,生活如此和谐美好,让人如何不爱它呢?!
今天,在图书馆看书时,接到了编辑老师的约稿信息,于是,就把昨天写的一篇文章修改后发给了她,今天,简书就发这篇文章,特此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