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篇文章,我们不直接谈家庭教育,先认清这个让我们爱恨交加的学校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人赛斯.高汀的《盗梦工厂》可谓一阵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学校教育的本质。赛斯.高汀因为其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就,似乎淹没了其对教育的独到评论。然而赛斯.高汀对教育的评论也并非借名人效应推广一些鸡汤式的教育道理,他对教育的观点是基于对学校深入考察和观察的,并借助其在商业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的突出能力,为未来教育提出了自己的预见,可谓鞭辟入里直击要害。
盗梦,指的是现在的教育制度盗取了年轻人的梦想,把人训练成了顺从的工业化大生产需要的工人。盗梦一说似乎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清楚的很,人们唾弃应试教育,但很少有人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应试教育,并且总是以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更严重。
赛斯先生首先指出,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时期。工业化大生产需要大量接受过培训的工人和工程师,而且首先要求这些人顺从。“受过教育的孩子更守规矩,工作效率更高。”“”所以,现在我们的学校里还在训练孩子们排排坐、服从指令并不是偶然的,它曾经是对未来经济的一种投资。”学校仅仅作为官僚体制制造一种只会服从指令的机器的工厂,学生只是一种工厂生产的标准产品而已。
赛斯先生继续指出,学校生产产品也面临着类似工厂规模化的要求。因为“大规模生产需要大规模的教育”。“师范学校是为普通学校培养和输送师资而开办的,目的是确保教育方式的一致性。”学校同时教育这么多人,必须步调一致地进行教学,必须扼杀学生的激情、梦想,必须增加学生的恐惧心理。学校在人的塑造上做的是纯减法,而不是加法。
因此,大规模的教育并不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或是培养专家学者而设计的。难道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富有智慧吗?
我们再反思一下,教育能帮助人成为一个能更好适应社会的技术工人也就罢了,这至少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即便这有些雷同于对动物的训练,但其实这种教育正也是执政者需要的,过多的精英只会对执政产生威胁,有人曾提出过“愚民教育”也并不为过。
当然,个人认为也并不能完全否定这种以考试为单一评价方式的教育制度,因为至少可以让贫苦的人通过相对公平的方式参与竞争。但是,相对于更长的人的一生,看清这些本质应该更有意义。或者说即便我们无法单靠一己之力改变当前的教育体制,看清本质至少对家庭指导孩子具有意义。
另外,学校的本职工作是培养听话的公民并为执政者服务,对于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来说,那是极好不过的事了,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与混乱及贫苦为伴。但顺从通常要牺牲人类的许多基本的能力,例如前述的激情、梦想等等,这不仅压抑了个人,对社会的前进也是不利的。大家也不要把不顺从等价于破坏一切公众规则,创新有时也需要不顺从。那么,当前教育体制还欠缺哪些本应具备的功能呢?
赛斯继续指出, 第一,“学校所创造的不是一个人们可以参与并成长的社会交流场所,而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一个强求一致、磨灭个性、培养平庸之辈的漩涡。”第二,“工业模式的学校要求我们教有定论,”打压学生质疑权威的精神,“然而,在今天的日常生活、科学研究或是职场中,怀疑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第三,学校不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理智主义,也不鼓励他们将来有更大的发展,他们只能做工业社会的驯服工具。第四,在学校里,勇敢是要被惩罚而不是被褒奖的。整个教育系统都围绕着如何避免个人的勇敢行为而构建。第四,责任缺失。自从学校接管了孩子们的教育,家长们理所当然地就不用承担教育的责任了。由于教学大纲是事先拟定的,而且它的效果是经过检验的,老师们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学生们也不用承担责任,因为他们要走的路都是标注好了的。第五,学校没有教孩子们认真对待他们的梦想,认真地发展自己的判断力、技能和态度,使梦想成真。第六,热情教育的缺失。学校致力于培养一心只希望得到一份不必费心、只需听从调遣并耐心地等待老板提拔的工作人,而不是向顶层竞争的热血青年。第七,整个教育系统没有围绕互联网时代那些随手可得的信息资源来组织和规划教学,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作业、考试上。第八,学校没有进行意志力培养,因为实业家不需要有意志力的员工,推销员讨厌有意志力的消费者。第九,学校没有教学生构建网络,将有用的知识形成网络,发挥网络的力量。第十,学校没有给老师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最重要的是,也没要求老师们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科目,学生只好茫然地学。第十一,学校真没有去激发人们终身学习的热情。
说了半天,其实作为一个普通家庭,我们不可能改变教育体制。如果我们还没有等到理想学校出现时,我们的后代就必须接受教育,该怎么办呢?赛斯提供的一种好方法,这个方法相信大家也知道的,只是极少有人会那样去培养自己的孩子。我们可以选择晚上利用互联网听课,白天做作业。一个免费的、包罗万象的课程库将会出现在互联网的云端,对所有人开放。每一个可以想到的主题都会有一个课程,而且会不断地改进。也就是说,学生不论想听哪门课都可以找到该课程的视频,可以按自己需要的速度播放,还可以随意重放。 第二天在学校里,老师们就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了——给学生答疑。学校变成一个以交流为主的场所,所以个人认为当务之急是让孩子们多掌握几门语言,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选择相应的课程(如果学校暂时还不能提供这样的服务的话)。其实交流与答疑也会在一些社群里完成,只是一些可能需要付费而已。就像网上购物的增长是高效率网络连接的必然结果一样,知识的数字化传递也同样会影响到学习的方方面面。更进一步,家长应该激发孩子对真理的渴望(甚至是一种需要),并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能够从众多虚假的宣传中看到事实真相。
我们应该教什么?
如果我们教一个孩子如何正确做决定,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个善于决策的人。
如果我们教一个孩子热爱学习,那么他就会学无止境。
如果我们教一个孩子去适应变化的世界,那么她就会永不落伍。
如果我们敢于教一个孩子去质疑权威,甚至质疑我们自己的权威,我们就以保护每个人免受滥权者的伤害。
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们干实事的欲望,或者鼓励他们去选择,我们就创造了一个充满了实干家的世界。
总的来说,赛斯.高汀为教育体制提了很多的意见,也许他更多的是基于互联网思维而作的思考,而且原书里对某些论点的论证过程还有些不够严密,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不正经。许多人认为他的这种教育太过理想化,因为我们无力改变现代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在现代教育制度下拼搏,不为了学习本领,只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教育,为了能够认识聪明的人,为了能够获得一张文凭,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看完本书和另一位正在培养学霸的一位家长朋友聊了书中的观点,这位朋友开始听得也是很痴迷,但最后语重心长地问我:“你是不想让孩子去学校了吗?”我摇摇头。“那还是别想这些虚无缥缈的问题了。”他继续说到:“你知道后进生在学校有多么痛苦吗?我们是无法选择体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社会的关心,别让现代的教育制度把他变成一个工业时代的螺丝钉。”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小学霸会成为大学霸的,大学霸也会全力地去实现他的留学梦(据说孩子从小就从日本动漫中树立了要通过读书去远方留学的目标,并为目标不断努力着)。我差点就又被说服了,但后来想想,去留学不也是去学校吗?不也是同样的体制吗?孩子最后的结局也许会比学习力不强的孩子稍好,但成为精英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我们是不是仍然没有跳出我们的阶层来审视教育?我们能在多大限度内消除学校对孩子的荼毒?我明白了:无论是要辅导孩子尽快适应学校以节约时间,(况且适度的应试教育对孩子也并非完全有害),还是要拓展孩子,前提都是父母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看清教育然后务必用高于自己阶层的眼光审视教育,这就是家长的责任。
生命的高度需要不断提升,如果家长以孩子需求为导向去提升呢?那这个高度就有可能是成倍增长的。我们暂时改造不了学校但可以选择改造家长,教育家长,以及家长对自我的主动改造。如果说学习对人的一生极其重要的话,以孩子需求为导向的学习将是最有意义的活动。
有人嘲笑有的家长陪孩子补习,孩子没学会家长却特长学会不少。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我们指导孩子的前提是要懂一些相关知识,至少是懂得欣赏孩子的学习成果。培养行业精英最便利的方式莫过于通过家族继承来进行了,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对孩子所学一无所知,又怎么对学校或机构老师有多高的要求呢?另外,家长教育更核心的内容是关于元认知理论的学习,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了解心理学等元认知理论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龙教龙,凤教凤,老鼠的孩子教打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