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作者: Shawnshawnshawn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11:07 被阅读0次

    整理自知乎的问答

    学习难,学习难,多歧路,今安在?

    根据学习的关键过程,各位看官快对症下药吧。

    一、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大阶段:输入-内化-输出[1]

    1. 输入
    • 草木竹石皆是石头
    •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
    1. 内化
    • 费曼技巧
    • 导游图
    • 类比
    1. 输出
    • 知识型写作
    • 知行合一

    二、按照时间顺序,另外一种分类方法:
    体验-反思-概念-行动[2]
    分为对应Why, What, How, If四个阶段,形成一个闭环过程

    自然学习设计自然学习设计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当中,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过多花在上图的What当中,而忽略了Why, How,和If,无法形成完整的闭环。

    没有了Why,则失去了学习的焦点,稀缺的注意力容易发散到别的地方。抓不到重点的同学,上课听讲总是云里雾里的;阅读如果没有带着问题去看、试图寻找答案的话,容易看着看着就走神,甚至看不下去了。为什么看悬疑电影,一般来说,会没有尿点呢?
    .
    .
    .
    .
    .
    .
    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影,会不断制造悬疑——也就是给你一个问题,迫使你集中注意力去寻找一个答案;刚给了你一个答案,又紧接着给你一个新的问题,你不得不寻找新的答案……通过疑问-解答的方式,让你的注意力始终在荧屏上。刚才我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留白了几行,是不是迫使你去想这个问题,然后去找这个答案了呢?

    知道Why,除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寻求What和How之外,还能让我们对它的价值作出判断——这个对我来说重要吗?与其他比较之下,哪个更重要?毕竟资源是稀缺的,知道了哪个更重要,哪个最重要,就能把注意力投资在收益最大化的地方了。

    知道How,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不正是为了能做出更好的行动吗?古人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之难,如今人们感叹“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之悲,无不指向具体行动的重要性。不要再认为知道就是懂了,从“想到”,再到“学到”,再到“做到”,还差了一个巴菲特和无数个李笑来。检验是否真正懂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是:没有知而不行者。

    知道If,知识迁移。把某种领域的知识、经验、技巧等等运用到其他领域和场景,做到融会贯通。如同金庸小说中的“乾坤大挪移”,无论哪一门派的武功都能取为己用, 又怎能不成为一等一的高手呢?

    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分类[3]

    1. 稳定你的注意力——先划重点
    2. 情绪管理——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3. 遗忘曲线——记忆需要及时充值
    4. 内隐语言带来的错觉——熟悉不等于知道
    5. 休息管理——休息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6. 记忆编码的秘密——动手构建结构化知识树

    小结
    若非要总结出最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输出倒逼输入”。他们所指出的方法,无一例外都可以归纳为“输出倒逼输入”。怎么才能用上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高效地发现知识储备的不足,进而调整焦点,有的放矢地选择输入。你会发现,这又回归到最基本的事实,注意力是稀缺的。那么我们所追求的一切方法,都应该围绕着一个命题:如何多快好省地把稀缺的注意力放在短期或长期收益率最大化的地方


    1. 知乎链接中,剧评小王子

    2. 图片选自李忠秋《结构思考力》;概念来源于《自然学习设计》伯尼斯·麦卡锡(Bemice McCarthy),(美)丹尼斯·麦卡锡(Dennis McCarth

    3. 知乎链接中,高太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ya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