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与行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与行

作者: 蓝田玉儿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10:42 被阅读0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而到了现代的语文教学,我们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既是功利的,因为那是学生的立身公器;又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还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语文这片天地里,整本书阅读就如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让语文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读整本的书”这一观点最初是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义教语文课标(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也将整本书的阅读编入各年级课本,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一年级)、“我爱阅读”(二年级)、“快乐读书吧”(一至六年级)等栏目,有序安排整本书的阅读。

    通过我们假期对新课标的培训与学习,我们发现了与2010年版相比,2022年版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学段要求”中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其新增的内容有:

    第一年段(1~2年级):

    4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

    第二年段(3~4年级):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年段(5~6年级):

    6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年段(7~9年级):

    7每学年阅读两三部著作,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新增的主要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学段要求,概括如下:

    第一年段:尝试阅读整本书,并向别人介绍;

    第二年段:初步理解整书的主要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第三年段:把握整书的主要内容,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年段: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由上述定位出发,我们认为“整本书阅读”学习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众所周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篇短章作为主体的。这样的编写体例,文章篇幅短小,教材内容有限,教与学的重点集中在字、词、句、段、篇上,学生的认知范围相对狭窄,情感体验比较粗浅。曹文轩指出:“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篇作品很不一样的。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事实上,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主要不是通过篇章阅读,而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的主要不同,在于它的阅读视野与思维含量。总体来说,整本书的文化视野更开阔,内容含量更丰富,思维方式更复杂,整本书阅读所对应的不应只是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一块小天地,重点应放在阅读兴趣、范围、习惯、速度、策略以及思维品质提升、作品意义建构、对生活生命的体悟上。阅读量的积累,本质上是文化底蕴的积淀、语言经验的充实、思维含量的提升、精神营养的丰厚,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阅读视野的拓宽与转变。

    2“整本书阅读”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多种多样体裁的课文,比如散文、小说、诗歌、典故等。尤其是一些有关典故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课外的整本书拓展阅读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教师讲到《草船借箭》时,若是只围绕课文内容来展开讲述,小学生就可能会听得一头雾水,理不清整个故事的脉络。而若是教师能让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就能使学生对该典故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产生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更加高效。整本书阅读,当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但是,相较于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看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养成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要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却不教学生阅读整本书,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对此,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论述,他指出:“平时教学单篇短章,每周至多两篇,以字数计,至多不过四五千字;像这样迟缓的进度,哪里是读书习惯所许可的?并且,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规模较大的东西,就说是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吧,将会感到不容易对付。这又哪里说得上养成读书习惯?”

    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心志专一、持之以恒,虽然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数量会有所局限,但是那样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阅读全过程,显然对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裨益。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更持续、更有深度的生命体验。

    事实上,只有基于整本书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高阶阅读。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更能全面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思想变化,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思想交流,把作者对人生、历史、文化的看法,与自己的阅读经验联系起来,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而综合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的内容

    我们小学“整本书”的阅读范围,主要是教科书所涉及的和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阅读的书,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科书在“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书,一年级主要是“和大人一起读”的童谣和儿歌;二年级阅读童话;三年级阅读童话和寓言,四年级阅读神话和科普读物,五年级阅读民间故事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六年级阅读儿童小说和外国名著,

    2.教科书里节选的那些书。有长篇著作,有作品集或系列故事集,有单篇小说,这些也可以推介给学生阅读。

    3.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

    4.课程标准“附录2”推荐的的书目。

    5我们县教研室规定的必读和选读书目。

    6.自己班级里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书目,可以通过到图书馆借来阅读。这一点如果坚持好了,我觉得深受益处。我在教上一个年级的时候,大约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班就从图书室借阅图书,有时候是全班共读一本书,有时候小组四个人读四本不同的书,然后循环阅读,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规律,所以孩子们读书的时候都有一种紧迫感,这样一个月下来,最多的孩子能读五六本完整的书,这样也是很可观的。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以及教学策略

    首先,整本书阅读不能采用“放羊式”教学,它和单篇阅读一样,需要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系统的、科学的语文实践活动。

    其次,整本书阅读不能停留在“阅读”的层面,教师在规划学习方案之后,,还需要考虑如何组织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从阅读输入走向阅读输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以学生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兼顾其他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和深化整本书阅读。

    最后,教师要注重考察学生在阅读中的真实表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整本书阅读经验,及时组织学生交流与分享。

    我们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包括三“课”一“评”,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读书活动”的核心内容,通过有目标、有方法的指导和有组织的交流以及评价,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持续进行、深度思考和丰富体验。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三课包括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三种样态。

    1.推荐课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确阅读活动开展的要求。指导课,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指导,不放任自流。这节课要组织整本书导读活动。通过读封面、看插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读序言、读目录,了解整本书框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

    2.指导课利用课堂持续激励整本书阅读。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适时了解阅读进度,检查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做阅读记录、分享阅读收获等形式,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3.交流课在学生读完后,组织交流与分享,并适度引导学生进行更丰富、深入的阅读实践。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整理并升华整本书的阅读成果。

    4.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我们很多老师可能因为时间不足而忽视了这个问题,事实上,整本书阅读跨度长、容量大、涉及面广,必须注重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说到底,整本书阅读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如果放任开来,不去考察评价,那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整本书阅读评价,可以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展开。教师要发挥评价的主导作用,承担多方面考察任务。如观察学生的阅读效果,评价学生在小组阅读活动中的相互交流等;学生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应当学会对阅读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阅读效果。

    当然,三“课”一“评”终究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学生拿起书来读,真正读进去——讲点方法、有点思考、多点趣味和收获。总之,读整本书,教师要“教”,更要“不教”。“不教”,即自己读——与学生一起读,与学生读同一本,与学生分享读书的方法、乐趣和收获。如此“不教”胜于“教”。

    四、关于我们博乐阅读考试的注意事项及技巧。

        有了好的读书习惯,好的读书方法,那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与考评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结合我们县历年来对于博乐阅读的考查题目,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得出了以下几项体会,来和老师们分享。

    1.关于博乐阅读中的古诗考查内容。

      最近几年,我们的考试中不再考查古诗内容的填空,这样大大减轻了老师和孩子们的负担,因为不在面对着层出不穷的错别字了。而古诗的考查重点体现在古诗的出处、作者及朝代、古诗中多音字的发音、以及古诗背诵中的上下句的链接、高年级还多了对诗词的理解、典故等的考查。而考查的形式低年级多为连线和选择题,高年级比低年级多出填空题题型。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大家,孩子们背诵古诗的时候有时候是挨着顺序背诵是滚瓜烂熟的,比如出来上句接下句,都非常熟练,而如果出来下句对上句,孩子们的思维就会出现短暂阻碍,一是会想不起来。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学习较差的孩子身上,而在很多好孩子身上也会有这个问题。我曾带领着优秀的学生去参加国学大赛、诗词大会等比赛的时候,都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背诵古诗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互相提问,互相练习一下,这样有助于古诗的掌握。

    2.关于博乐阅读中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考查内容。

        在2020年以前的博乐阅读题目,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体会,就是孩子们哪怕没有读过这本书,或者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引导阅读,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归纳整理以下,让孩子们强化记忆,孩子们也能考个差不多。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已经不管用了,只要我们没有铺下身子真正去引导学生把书读透,读细,孩子们是掌握不了这部分知识的,因为我们的博乐阅读的考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从测评的关注度来说,1-6年级试卷中都有涉及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内容,一个年级的试卷当中,整本书阅读的测评分值7—8分,这个分数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从测评的试题来看,关于整本书阅读测评,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2020年寒假期末测试,1——6年级测评都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这本书,重点在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知识的获取。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这道题目是“除了这本书,我还选读了(    )(    ),主人公分别是(    ),”这道题每个年级都有涉及,中高年级会有变化,这样一类测试命题,考查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看学生是否阅读了,命题带有检查的性质。而且对于选读书目,只是考查了读了哪些书目,没有对内容进一步深入。

    第三,第三、从阅读能力的考查来看,更多考查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绿野仙踪》中需要安置一颗心的是(    )。让秃鹤最为骄傲的是(    )”这些题目关注的是都是信息提取的能力,而且是细节信息的提取。

    第四,更深入地考查了学生识记整本书内容、主旨或观点,把握整本书相关情节。考查学生分析整本书构架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辨识能力。比如2021年我们的毕业考试,考查到了上阵父子兵中司马懿和司马昭的父子关系,这也是一个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而当时我们年级当时在复习这本书的时候,老师们让孩子们运用思维导图来分析人物的关系,这样脉络清晰,孩子们就掌握的很好。所以对于这道2分的选择题,普遍做正确了。

    第五:构拟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第六,思辨题。深度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的水平。

    所以,通过分析博乐阅读整本书的考查方向,告诉了我们,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步把博乐阅读教学做到实处,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练就会阅读、会理解、会分析、会汲取、会融合知识等能力,为孩子的语文素养打下深厚的基础。

    老师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童年可以再来,又有多少时光可以重复。我们每⼀堂课都是学⽣⽣命中的唯⼀,向前⾛去,就永⽆回头的可能。倘若我们的语⽂照亮了学⽣前行的⽣命,也必将照亮⾃⼰的⽣命,让我们一起来做那束光,用阅读照亮孩子们书香氤氲的人生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与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b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