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没有智能手机,还是PC时代,跨教会单身肢体拥有一个私密论坛,注册需审核,不然浏览也不被允许。
那段时间感觉特棒,每天守在电脑前刷帖子,见有新帖子出来,就赶紧去回复,有新的回复也赶紧去看。
论坛每天活跃人数,固定有十几人,也是这些人经常组织些线下活动。
虽然之前从未谋面,但线下聚会时,也从不陌生。
每个人悲喜不同。B姊妹,上一段情感经历对她打击很大,她给我们诉说,她去了对方城市,对方却避而不见。而G姊妹却总是背着羽毛球拍,一脸的云淡风轻。
后来G姊妹嫁给了M弟兄,在婚礼上我听见她老妈的嗓门震动得全屋作响,“这个女婿,我特别满意。”
J姊妹毕业于美院,人豪爽,第二次去和大伙爬山,便有几位弟兄表达仰慕之情,有想慢慢了解再开始的,有直接发起攻势的。X弟兄的直接表白,很符合J姊妹的感觉。
我认识他们时,他们已经在交往中,X弟兄组织大家去鸟巢广场附近唱诗歌传福音,给行人发福音单张。
他们结婚时,我用她给我的文案费用买了一套《基督教要义》做贺礼,后来J姊妹随X弟兄离开北京,回了山东老家。
J姊妹单身时的室友S姊妹,给我们用东北话模仿幼儿园里东北小女孩的可爱,“老师,你给我整整头发呗!”她的出现,就像那个素昧蒙面的东北小女孩一样,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回忆,便再没见过。
印象很深是F姊妹,文笔很好,一次聚会中,l姊妹配着音乐,朗诵她的诗歌,所有人静静的听。她的文字美好,观点鲜明。
她十分清晰自己所需要的,她说,她和她的相亲对象,初次相见就聊到很晚,从谈人生,直接谈到对方能否接受她的信仰,再问到他能否相信耶稣。
那个人很幸运,被她牢牢吸引。她嫁给他之后,就一门心思做起贤妻良母。我读过她生产日的文章,她把所有难过的痛苦宣泄给他,他没有丝毫怨怼。
他们养育一个女儿,她有时晒女儿和自己的照片,她女儿一天天长大,她一天天积淀着年华;她女儿应该也和她一样读了很多书,和她相似的脸孔,越来越文静,越有光芒。
后来,因着论坛戛然而止,所有的故事都停止了,只能偶尔听到那些年那些人的消息。大概再过十年,这些依然单身,不明白自己所需的人,也会全然进入婚姻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