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富贵是人人所想要的,但如果不是正道得来,那我不要。反过来,贫贱是人人都不喜欢的,人人都想摆脱贫贱,但如果以不义之道脱贫,那我还是不要脱贫吧!
君子如果违背了仁,“恶乎成名”?那怎么能被称为君子啊?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工夫是违背了仁的,匆忙急遽之时仍是仁,颠沛流离之时仍是仁。
仁 本来就在你身上,不去仁就行啦。
靳大成:
这一句可以跟前面那句“仁者安仁、知者利人”联系起来看,说的都是外在因素对人的考验。
你要知道,孔子这里说的很多对矛盾——贫与富、贵与贱、浮与沉、顺与逆,都是他亲身面对的,同时他却能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好富贵、恶贫贱,这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和欲求。君子之所以不是一般人,就在于他能超越普遍人性,始终经得起欲望的考验。
在这里孔子是说,能够战胜外在条件而坚持仁义之道,其实并不算什么难事,关键是“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连一顿饭不到的功夫都不违背仁德。
这样的话,哪怕是紧急关头、急促逼迫的时刻,哪怕是颠沛流离、奔波困顿的时刻,你也仍然能够坚持仁德之心,才够得上是“君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