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孔子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

为什么孔子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

作者: 阿雄18009 | 来源:发表于2022-09-20 21:27 被阅读0次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孔子称赞他为“不迁怒、不贰过”。不过颜回曾经也犯过错误,有一次,颜回因为在气头上,差点用宝剑误杀了自己的妻子。

    颜回在街上遇到了两个人吵架,有一个买布的人,非说三八二十三,可是卖布的人,非要收他二十四钱。

    颜回见状,便上前指正,说是买布的人算错账了。结果那个人恼羞成怒,指着颜回大骂。

    他拉着颜回就要找孔子评理,并且和颜回打赌,如果孔子说三八二十三,颜回就把自己头上的冠输掉,如果孔子说三八二十四,那买布的人就不活了,搭上自己的脑袋。

    结果孔子却偏袒那个买布的人,评判颜回错了。颜回很生气也很委屈,他觉得孔子老糊涂了。

    第二天,颜回就跟孔子请假回家,临走前,孔子送给他两句忠告,“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在回家的途中,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想到一颗大树底下避雨,但是他想到了孔子的叮嘱,就绕开了那棵千年古树,结果那棵古树竟然被雷劈倒了。

    颜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的妻子已经睡下了。颜回进入卧室,在暗淡的月光下,发现床上睡了两个人。颜回心中大怒,怀疑妻子不忠,举起随身携带的宝剑,就要向妻子砍去。

    就在这一刻,他又想到了孔子的忠告,放下宝剑,点灯一看,才发现床上睡的是他的妻子和妹妹。

    颜回非常感激和佩服孔子,回去之后,向孔子感谢和道歉,并继续向孔子请教。孔子告诉颜回,你只是输掉发冠,倘若是那个买布的人输了,可是一条人命呀!

    颜回这才明白孔子的用心良苦,孔子真是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的人!

    通过孔子与颜回的故事,让我领悟到很多:

    一、站在颜回的角度考虑

    1、一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从是非观去判断。

    简单的对错,好坏,美丑只是局部的点。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从单一的角度去看待,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要有系统思维,从更全面的角度考虑,进行统筹兼顾分析,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2、当你能力不足的时候,不要轻易去帮别人解决问题。

    这样不但问题解决不了,还会麻烦上身。就像颜回一样,不仅没有解决两人的争执,还把火引到了自己身上。

    3、要具备一定的常识。

    就像打雷的时候,不能站在大树下,墙壁插座电源,要使用漏电保护器。几千年的文明社会,积累了很多我们需要了解的常识,尤其是面对现在的复杂社会,具备一些通用的常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生命更健康。

    4、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容易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从中国文化的经典中,学习圣贤的智慧,心胸开阔,内心安宁,就不会生出不理智的情绪,自然也不会出现相应的“踢猫效应”。

    5、当你从百思不得其解,到突然顿悟的时候,内心的喜悦就会油然而生。

    一个人内心丰富了,心灵得到滋养,怒气就会越来越少,不容易发火,带动周围的气氛越来越祥和。

    二、学习孔子的智慧

    1、“糊涂”中的智慧

    孔子洞察人性,看得出买布的人是胡搅蛮缠,但是对方拿自己的脑袋打赌,孔子当然不能让对方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对于糊涂之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先用“糊涂”的办法解决问题,对方自然会在别的地方受到教训。

    2、灵活的教育方式

    颜回执着于事情的对错,认为孔子是老糊涂了,孔子也不点破,于是同意弟子回家,但给了两个忠告。等到颜回返回之后有所领悟,心情平静下来,再进行点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忠告背后的智慧

    孔子能够给出颜回两个未卜先知的忠告,是因为他精通《易经》的推演和预判。

    孔子晚年精读《易经》,留下了“韦编三绝”的成语,他潜心研究之后,对《易经》经文做出了详细解释,写出《易传》流传千古。

    孔子是圣贤之人,动心起念之间,就会从仁的角度,洞察到纠纷背后的社会问题,人性的变化。

    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孔子提出了用“仁、义、礼、智、信”来治理国家,孔子期待的理想社会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同时,孔子告诫执政者: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致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学习《论语》,重温经典,重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建立文化自信,崇礼尚德,让文明和谐之风沐浴每一个家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孔子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ei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