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无数好书要分享,不过先分享哪一本却是一件纠结的事。最好就是能够一瞬间蹦出来的,那肯定是给我触动很深的。
今天就蹦了这本《微习惯》出来,作者是美国人斯蒂芬·盖斯。又是美国作品,没办法,我还是喜欢这类可以直接解决问题的。
这位盖斯先生并不是什么有名学者、大学教授,在出这本书之前,只是一名比谁都普通的宅男。之所以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宅男,是因为他和我们当中很多人年轻时一样,有很多雄心壮志,有各类的计划,但却永远无法执行,更不要说形成习惯。
我们是不是从学生年代开始,就不断给自己描绘美好的蓝图——本学期我要阅读10本名著、暑假开始我要每天100个俯卧撑外加背诵50个法语单词?到最后,完成了多少?以上这些,我们能够打折扣完成十分之一,都可以参与清华大学被誉为“神仙打架”的各种保送考试了。
我们以前制定习惯,任务,目标经常失败,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激发动力”策略。这种“激发动力”策略,是建立在“完成这些习惯,我能得到什么”的基础上。好了,万一我完成不了,虽然没得到,但也没失去,这种动力足够吗?那么,利用心理学上的“惧怕惩罚”策略吧,跟朋友家人立誓,完成不了就交罚金,或者参加各种21天习惯训练营、早起打卡营,通过金钱惩罚,群体带动等方式,养成良好习惯。有用不?打卡结束后,一切又恢复从前模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种动力不可靠,因为它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
那有没有办法绕过人的感受,使得习惯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弹钢琴的人都知道,一开始的时候,连个中央C都要找半天,但后来随着练习的增多,手指肌肉形成了习惯记忆,行云流水地演绎时,大脑都不需要去想下一个该按哪个键。开车也一样,新手的时候不知道哪个刹车哪个加油,成为老司机后也想不起哪个刹车哪个加油,因为腿脚上的神经和肌肉自然会指向正确的脚踏。形成条件反射就是培养习惯的最好方式,我们每天按时吃饭、睡觉、上下班,不是因为大脑中想着做了这些有什么好处,而是我们从第一天、第二天开始都是这样做的,身体神经和肌肉自然就带领我们这样做了。
盖斯先生就充分利用了这个原理,他提倡,从一个俯卧撑、一个单词、一页书开始,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身体形成反射,每天到了时间就自然去做上面三件事。不要小看这几个“一”,之前我们的雄心壮志完成了多少?但这些“一”,都是我们绝对可以完成的。一年下来,这些“一”能够为我们累积多少?而且,当我们做了一个俯卧撑后,就只满足于一个吗?已经分泌的激素会促使我们做两个、三个......同理,我们坐下来读了一页书后,书中的内容岂不会吸引我们再读10页、20页?这些习惯积累下来,是不是离我们的雄心壮志越来越近?
所以,让我们都从第一个“一”开始建立良好的习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