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个词,叫“神驰”。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深度投入的状态,在进入“神驰”之前,可能会思前想后,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完全享受在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快乐中。有些书中提到的“心流”概念,和这个也类似。现在每天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想和大家分享读到的好书,不写一下就觉得心痒手痒,是不是也进入了“神驰”?
本期介绍的书是《罗辑思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主持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他的跨年演讲可真是一票难求啊,我有幸在百度阅读用时长免费换到这本书。
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 “知识焦虑的时代”、“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创新,升级认知的工具”、“商业思维的升级”和“这个世界会好吗”,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观点,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文科生思维的缺陷,另一个是万众创新。
一、文科生思维的缺陷:与“文科生思维”相对应的是“理科生思维(即经济学思维)”。作者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两者的差别——“很多人觉得坐飞机很不安全”,这是典型的文科生思维;但数字早摆在面前,飞机失事的概率是每年470万分之一,被雷劈死的概率是190万分之一,飞机失事概率比被雷劈死还低。作者承认,文科生思维曾经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内缔造了我们的文明,但在现今社会,假如继续抱有这种思维,容易造成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扭曲。
二、万众创新的时代:由于诺贝尔奖是对个人的表彰,容易使人误解为创新是某个人某时刻的一个灵感诞生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这对组合,就是为了谁的名字写在前面而分道扬镳。但作者认为创新其实并非是偶然产生的,或者都是重大突破,相反,创新是一代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例如,医学上关于发现洗手之后对消毒有帮助可以减少死亡率的历史,从最开始因为医生救治病人没洗手造成很多病人死亡,到发现病人的死亡跟医生护士是否洗手有关,最后慢慢发现了微生物。很多人类的重大进步和创新和科研大突破、智力大爆发没什么关系,往往只是一个个很了不起的小发现堆叠起来,形成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特别是第二点,让我很受鼓舞。作者在万众创新这部分说到:具备匠人精神,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创新者,只要:第一,持续地做;第二,系统地做;第三,死磕地做。就拿罗振宇本人作例子,跨年演讲不是创新,但从2015年开始,如果坚持20年,到2035年,那么绝对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创新。因为坚持做,持续做,死磕做,并且还没有人做,这就是创新。这让我想到一些有趣的世界纪录,例如最长的面包、最大的汉堡等,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技术含量,但量变到质变,也是一种创新。没准,这个简书号,一直写到2000期、3000期,也能成为一种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