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先发疯,拼尽全力往前冲!很鼓舞士气的口号吧,喜欢用这句励志口号说明了当事人的士气十足。但是,这句话从某方面来说有些像鸡汤——给了汤,却没给接得住汤的手。颇有些“治标不治本”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4769/0821730381dcad64.jpg)
为了让大家离成功更近,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大宇一起再度走近这本《做事的常识》。
第一个常识:完美的对立面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恍然大悟——完美的对立面不就是不完美嘛,那有什么可讲的?不好意思,大宇向来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这里讲的完美的另一个对立面,针对的是行动结束之后,面对糟糕的结果,依然有东山再起的决心。
姚梅梅同学最近突然对吉他着了魔,疯了一样地开始学吉他、练吉他。可是才过了两三天,她的纤纤玉手上就长了很多水泡,又疼又难过。于是梅梅为了不再让玉手受伤,放弃了她的吉他之梦。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像梅梅一样,勇敢地去坚持了,可是如果中途出了个意外或是结果不如预期,就会“理所当然”地劝自己放弃,然后用“我努力过了”来安慰自己。
事实上,梅梅还没有入门就放弃了一门技能,这对她而言难道不是损失吗?
方向对了,可是决心不到位,干啥都没用。
把事情做好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接受失败,并且做到“反复练习,不怕重来”。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是怎么学走路的吗?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然后挪一步,再挪一步……突然间“啪”的一声摔倒了,笑着爬起来,继续努力向前走。再看看现在的我们,走路的一套动作是多么的行云流水,那是过去我们失败了多少回才练出来的啊!
问问自己: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反而开始畏惧失败了呢?
第二个常识:寻找你的“放松秘法”
一说到“放松”,相信大部分人日常的放松方式都脱不开“老三样”——看手机、玩游戏以及聊聊天。但这三样里面,第一二种容易上瘾,第三种容易让我们“脱轨”(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偏离了自己的主线”)。
这个时候,就需要实行“三步走”战略了。第一步:手机定时一小时(根据个人情况)。第二步:手机调成静音模式。第三步:开始专心工作。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可是我工作累的时候还是想玩手机啊?是的,杜绝诱惑的第一个要点是远离诱惑,接下来要做的是“打造新的链接”。
比如工作累了,是哪里累呢?是眼睛、头、脖子、肩膀还是背部?可以站起来走一走,顺便活动一下僵硬的身体,再喝点水,给自己“加点油”。当这样的行为模式取代了之前的“手机成瘾症”,不仅自己舒服了,而且身体也会感激你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4769/f662a55221b02bc5.jpg)
第三个常识:小心惯性思维
什么叫“惯性思维”呢?比如你第一次去A饭馆吃饭,点的菜很难吃。下次你就不会再去A饭馆了,因为你形成了“他家的饭很难吃”的惯性思维。而真相是刚好你去的那天老板娘有心事,一不小心加了两次佐料,于是就真真切切地伤害了你一把。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惯性思维会让我们错过很多原本可能发生的惊喜。那么该如何和“惯性思维”这个大坏蛋作斗争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时刻保持新鲜感,无论是面对什么事(积极正面的事),都保持活力与好奇心,积极投入。
可以假设自己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任务(或这件事),然后问自己两个问题:
001 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
002 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试着多提问题,好的问题是打开思路之门的金钥匙。
成功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当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时,成功的方法就到手了。
正确的方法已经有了,成功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