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走进实小的课堂,领略风格迥异的教师风采。今日跟随师傅儿一起来到五年级的研课磨课现场,被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激烈的探讨所震撼和折服。这一刻,我们都一样,都是渴望得到同伴助力成长的人。
今天观的是杨晓妍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这是一节风格鲜明的,质朴的,生动的,诗意的,充满语用要素又饱含人文主题的语文课。接下来,我尝试从课堂窥得杨老师的智慧点滴。
观课研课之所思“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在学习语文”,“开课揭题,直入情景’给学生争取到更多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余映潮老师曾在《余映潮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重点强调直接导入的技法与意义。杨老师用的游刃有余。0
杨老师简单互动后,直接进入课题。文章内容诗意导入给学生营造诗意气息,一股浓浓的语文味扑面而来。“语用”与“人文”,形式质朴,内容丰美。这是大象无形,拈花为剑的别具匠心,看似无意,功底深厚。
课堂是有逻辑思维的,先见森林,再看树木。所以杨老师的课堂第一板块是抓住关键处探讨文意,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发散思维。杨老师的主问题设计充满科学理性光辉,但她和学生的对话确实诗意的、优美的、生动的。
紧扣学生的回答,紧扣文本,精致提升。课即是人,如此儒雅妥帖,如沐春风的课堂气氛谁不沉浸其中。语言是心灵的表达,语文课堂必然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凝练、精致的课堂语言,基于学生又高于学生的指导点拨是语文老师细化课堂、美化课堂必须关注的重点。
集体训练是杨老师常用的活动形式。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每个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其中,在某种意义上,集体训练(特别是在大班额的教育情景中)是可以和教育公平挂钩的。
只看到集体,而看不到个人也是不行的。集体训练是基点,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班级交流是发展。一对一的链接中,生命才有更多被看到的可能性,学生才有更大的表达欲望和锻炼机会。
在朗读上,杨老师的指导是专业的,小步轻迈,层层深入;杨老师的指导是真诚的,直截了当指明欠缺处,单刀直入点出可以提升的地方;杨老师的指导是有阶梯的,她给你具体可行的抓手,让你拾级而上,而不是泛泛而谈。语文教学绝非一个“悟”字,“综合性”“人文性”“模糊性”“科学性”“逻辑性”……兼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磨课的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在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
杨老师试教后,她总会认真聆听同伴建议,赵书玲老师、周晓罗老师、欢欢老师她们也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跟杨老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斟酌教学细节。每一次评课后,杨老师都会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上,她们抽出宝贵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再次上课、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耐心地总结出进步与不足。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合作增生智慧,凝聚情感,超越自我,实现共赢。
成长没有陪衬。
观课研课之所思思考:
一、明天的我们将站立在何处?
今天的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我们培养孩子终极目标的全景图是什么?
1.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有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有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2.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有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融合力,有跨文化的沟通力和参与国际事务的综合能力;
3.具有未来取向的高阶认知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能力等,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应对时代变化的职业能力;
4.具有适应“复杂交往”的心智能力,包括责任意识、沟通与协调能力、自我反思与导向能力等;
5.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具备现代公民必备的文明素养;
6.具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态,有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和智慧。
二、为了明天,今天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1.积累知识、训练技能,奠定基础,多元体验激发求知欲、开放学习辩证批判。
2.紧跟时代潮流、广阔开放学习视野、乐学善思学习品质、自我负责良好习惯。
3.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乐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仁爱、尊重、自强、自立、自律、担当、靠谱品质。
5.多种语言,顺利融入多元文化环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孩子,你的美好就是我的景致。
学习,不只是知识的接收与记忆,而是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沉淀。成长,不是行走于考场到职场的窄胡同,而是一场链接古今中外的文化之旅,一段眼观全景未来的探索之行。
所有生命成长,都会演绎成不同的经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为孩子代笔书写成长故事,却一定能让每一个故事都有更为精彩的版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