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堂堂七尺男儿,放在汉末三国就是170cm高,以如今的尺度会突破2米,其实各个时期的度量衡是有变化的,本篇来聊聊曹操的体重。
写在前面,其实前一阵写马超的时候,就有过想法,想通过量制、衡制的转换,来推算曹操的体重。度制,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如丈、尺、寸、分等单位。量制,用于计量物体容积,如斛、斗、升、合等单位。衡制,用于计量物体轻重,如石、钧、斤、两等单位。
本篇的基础在于,马超、曹操相逢时,马超那个“六斛米囊”,这是准备拿来装曹操的,要是马超眼神不好,那接下来纯属信马由鞭。
“魏太祖与马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尝制六斛米囊,东西走马,辄掣米囊,以量太祖轻重。太祖寻知之,曰:‘几为狡虏所欺’。”——《太平御览》注引《江表传》
所以已知条件是曹操约等于6斛米重,但“斛”属于量制,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曹操的体重,也就是需要进行量制、衡制的转换。
一个一个来,最简单的说法,是认为1斛就等同于1石。三国时期1石等于120斤,1斤为如今的220克,即1石为26.4kg。6斛即为6石,那么曹操的体重为158.4kg,突破300斤了...不过还要考虑盔甲的重量,要减去几十斤。
有《五经算术》支持这个说法,“置一斛米,重一百二十斤”,一斛米重120斤,刚刚好1石。不过《五经算术》虽然是对诸多儒家经典中,与数字相关的部分注释,但成书已经是在北周年间,不知作者甄鸾参考的是哪一时期的度量衡。
顺便,度、量、衡的标准最开始都是通过黍米来确定的,所用方法为“积黍粒法”或者“纍léi黍”。今人去反推古代度量衡,也是以此方法去辨别属于何种器物。
“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yuè”——《汉书·律历志》
“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汉书·律历志》
“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汉书·律历志》
“言取黑黍穀子大小中者,率为分寸也”——《汉书·律历志》颜师古注解
案安作璋《秦汉官制史稿》中引用《宋史从考》《汉代官俸质疑》,聂崇岐考证西汉一石两斛,东汉三斛。东汉末年后分三国,所以按照1石等于3斛的算法,6斛等于2石,那么曹操的体重为52.8kg,区区一百出头,再考虑上盔甲的重量...
当然也只能说是推测,谁知道马超眼神如何,六斛也许是曹操的体重上限。再者,以米来度量,还有比重问题,米和人是不一样的...
脑洞大开的推测而已。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