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个专题简友广场想法
读《雾都孤儿》——一幅窃贼的群像画

读《雾都孤儿》——一幅窃贼的群像画

作者: 安忍波罗蜜多 | 来源:发表于2023-11-11 00:05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日读完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当年我上高中时放寒暑假最爱读这类外国文学名著,三年读了七八部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托尔斯泰的三部著名的长篇就是那时读的。当时读这些外国名著为的是暂时逃避压抑的现实,从文学中获得心灵安慰。彼时读这些书总觉得是在读和学习无关的“闲书”,远不如做几道题有用,现在想来对我的写作道路最有用的还是读这些“闲书”,最无用的反倒是做几道一毕业就全忘光了的破题。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26岁时写的,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上一年他因第一部长篇《匹克威克外传》而声名大噪。二十多岁就能写出名扬后世的代表作品来,像我国的作家曹禺和张爱玲一样,狄更斯也可谓天才。这本书如果在我高中时读是最好不过的,因为书里讲了一个孤儿历尽波折最终得到好归属的故事,对于处在黑暗的高中时期的我来说一定具有抚慰作用。以下是故事梗概:

主人公奥利弗的母亲生下他就死了,孤儿奥利弗被寄养所收容,这里生活条件极差,在此寄养的孤儿每天依靠着少得可怜的食物维持生命。奥利弗因为要求多给些食物而受到毒打和禁闭的惩罚,随后进了棺材铺当学徒,又被铺子里其它人欺凌,不得已逃了出来。在伦敦他遇到了窃贼老犹太的几个徒弟,他们打算拉他入伙当小偷,可他由于单纯始终未能做成一次偷窃,还被当做同伴的替罪羊抓了起来。后来奥利弗与赛克斯入室偷窃时被子弹打中,赛克斯逃跑时丢下了奥利弗,奥利弗被梅里太太和露紫小姐救下。其实奥利弗是个上层人士的私生子,同父异母的哥哥蒙克斯知道奥利弗的存在后为了能继承全部遗产,一直想让奥利弗堕落下去,但最终阴谋没有得逞,奥利弗被好心的老爷小姐从贼窝里拯救,继承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财产,从此过上了上层人的生活。

现在读这部作品我关注的更多是作者下笔的高超之处。狄更斯实在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级人物,他刻画的反面人物可谓入木三分,我最爱看他写阴险的犹太人、凶暴粗鲁的盗贼、冷血残酷的教区干事......这些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写得颇有味道,读着读着仿佛能看到他们站在面前一样,作者若非现实中接触过这些人想必写不了这么真实。

狄更斯尤其擅长描写细节,在一个个细微之处让一个个人物立起来,正是这些令人不太注意的地方才显示出作者的功力。以下是某处细节的摘录,描写的是奥利弗被强徒赛克斯拉去干一桩盗窃营生时的情形:

“到了门口,奥立弗趁着关门的瞬间回过头来,指望能与南茜视线相遇,但南茜已转身回到壁炉前的椅子上,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南茜曾经保护过奥利弗,奥利弗期望南茜能再次保护自己免于做这桩不光彩的事,但南茜本身也是贼窝的一员,盗窃是她的营生,因此对于奥利弗被迫去协助盗窃她并没有做出反应。一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了奥利弗和南茜的心境,如果一般的写作者很难想到要写这样一个细节。

至于主人公孤儿奥利弗我觉得写得有些失真。他从小就在济贫院遭受虐待,整天吃不饱饭,去棺材铺做学徒又被欺凌,逃出来误入贼窝后又被迫和社会的渣滓混在一起,见识过这样多社会的阴暗面后难道主人公还能像书里写的那样白璧无瑕吗?恐怕很难,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人公不是圣徒,过去的黑暗经历必定对他产生一些影响,不可能像天使一样一点恶念也不曾有。

另外,对于结尾我有些不以为然。我总不喜欢大团圆的结局,结局悲惨一些更合我的胃口,因为我觉得现实应当是残酷的而非岁月静好。有一个美好结局的故事假如时间线往后拉长一些,很可能就要变成悲剧,或者结局变得并不那么令人舒服。我想狄更斯大概是出于小说销量的考虑,才没有把小说写得那么沉重。《雾都孤儿》的主人公能从黑暗中获得拯救,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做起大少爷,全靠几个好心的上层老爷太太小姐不懈的努力,然而又有多少个没有主人公这样幸运,终身只能在污泥浊水中挣扎并一步步堕落下去的悲惨孤儿呢?大团圆结局只是一个美好的梦而已,相比于刻画得格外真实的人物来说这个结局假多了。

狄更斯写作时是19世纪,他暴露了英国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那样的社会下产生了南茜这样的悲剧性人物。南茜像主人公奥利弗一样从小沦落到了贼窝,她没有奥利弗那么幸运能遇到贵人相助,她走的是一条大多数沦落到这个境地的孤儿都会走的路,那就是成为一个窃贼。阴险的老犹太从小就教她偷窃,把她训练成一个经验老到的窃贼,但她的良知从未泯灭,直到遇到奥利弗才迸发出来。她得知蒙克斯的阴谋后去向正直的老爷小姐们告密,希望搭救奥利弗,不料被老犹太安排的暗探窃听,最终被爱人赛克斯在暴怒之中打死。南茜虽然告密,但不希望牵连到自己的爱人赛克斯,即使赛克斯是个十恶不赦的恶棍。她也不愿接受救赎,因为自知已经回不了头了。小说写南茜向露紫小姐哭诉的一节令人动容,也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

如果用我国建国初的话语体系,19世纪的英国应该叫做“万恶的旧社会”,然而英国19世纪以来并不曾爆发过大规模的流血革命,而是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一步步革新,如今依然是现代化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国家,其变革社会的方式很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读《雾都孤儿》时想起来哈利波特也是个从小受虐待的孤儿,也像奥利弗一样历经不幸依然保持一份善良,难道罗琳是从《雾都孤儿》里受了启发?

相关文章

  • 读《雾都孤儿》

    我知道世上压根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无法切身体会到小奥立弗那种深刻的痛苦,但我透过文字却被那些苦难给震撼...

  • 雾都孤儿·读

    从序言开始,自己产生了错觉,认为是一部充满邪恶与毫无人性的作品,但尾声的幸福却覆盖了过程的磨难,竟感温情。回想时,...

  • 读《雾都孤儿》

    以往看到过的关于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大多是描写他们生活上的贫困以及精神上所显现出的匮乏,抑或生活贫困但精神崇高...

  • 读《雾都孤儿》

    读完狄更斯的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物的塑造,让我在阅读时,宛如在看一部电影,书中任何一个人物的表情心情...

  • 读《雾都孤儿》

    奥利弗,出生在英格兰一个贫民教养所里,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就断气了。一个不明身份的孤儿,就这样被分拨到教养分所里,那有...

  • 读《雾都孤儿》

    在济贫院里, 孩子们挨饿成了正常的事情,有个孩子说除非每天给他吃一盆粥,请看看这个用词“一盆粥”而不是用碗来盛,否...

  • 读《雾都孤儿》

    初读此书,便被剧情所吸引,再读已是剧中人。从这篇小说中,我学到了许多,我也有太多的感受。它告诉我们好人会有好报的,...

  • 读 雾都孤儿 有感

    刚刚读完这本书 ,趁着余味未消,赶快将最及时的感觉写下来。 最近有...

  • 读《雾都孤儿》有感③

    书接上文,奥利弗在在一座陡坡下停住,等一辆公共马车驶到跟前来,他向外座上的乘客乞求给几个钱,结果根本没人搭理他。后...

  • 读《雾都孤儿》有感

    奥立弗一次又一次的被转让,换做我们能承受吗?如今吃穿不愁,我们却没了担当,没了责任心。一遇到一点小事就在心里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雾都孤儿》——一幅窃贼的群像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sk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