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年轻,明明自己的人生都还没有展开,但总觉得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希望了呢。”这是后台一位23岁的粉丝给我们留的言。
为什么明明在别人看来还充满了可能和希望的年纪,自己却总是觉得无望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是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没有希望。
“无望感”的反面是“希望感”。人只有能感受到“希望”,生活才能愉快的继续,其实,“希望感”由三个要素组成,只有生活中拥有这三种能力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
- 依恋能力:指能够长久地信任他人,愿意和他人互相帮助,爱别人,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的能力。
- 掌控能力:感到自己是强大的,觉得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对完成目标充满信心,同时拥有实际可行的方法;
- 幸存能力:人难免会陷入困境,有幸存能力的人,不会长期被困在糟糕的事情里,他们总有办法逃脱困境。即便经历挫折,他们也能在痛苦之后保持坚强乐观。
如果你常常感到生活没有希望,可能是缺失了上述的某种或多种能力。
那么如何获得这三种能力呢?
1. 依恋能力与婴儿时期的体验有关
我们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我们小时候与母亲(主要抚养者)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依恋类型,影响着我们成年后与其他人的关系。
如果母亲在孩子生命的初期没能满足他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孩子可能对母亲缺乏信任感,并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母亲的爱,在与母亲分离时感到焦虑和强烈的不安。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后,很有可能将这种与母亲的关系延续到与他人的关系中。比如,在亲密关系中,他们有可能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担心爱人的离开,难以信任对方;甚至很难与他人建立稳定、长久的亲密关系。
但并不是说儿时的依恋类型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在婴儿时期没能获得依恋能力,你现在仍然有机会通过以下方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 理解你自己的羞耻感,提升自尊——即让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珍惜的。这可以帮助你客观看待他人的行为,不会对别人任何的一个小行为都十分敏感。
- 学着变坚定,对于你自己的需求,不要妥协,要求对方满足。
- 学着识别出、看重、并坚定地表达出你的情感需要。
- 练习接纳你自己、也接纳他人,不要过于挑剔自己与别人的错误和不足。
2. 掌控能力
想要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力,除了需要做自我提升以外,也要学会找到切实可行的实现目标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将你对未来的想法,变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小任务。比起远大的目标,人们更能够准确的估计完成那些小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更容易开始行动。
其次,改变计时方式,以“天”作为时间单位更能给人带来紧迫感,这也是高中通常使用“离高考还剩X天”来激励学生的原因。
以及,尝试从他人的视角想象实现目标的过程,这是因为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想象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时,人们会更能做出切合实际的时间规划。
3. 幸存能力
人是否具有这种从逆境中走出的能力与如何解读过去的负面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试着想象一下两种对过去经历的解读:
第一种:“我从小家庭不和睦,我成绩不好惹父母生气,害得父母总是吵架。我的社交、工作都一团糟,昨天还被领导严厉批评,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第二种:“我运气不好,出生在不够和睦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常常发生冲突。不过,我努力摆脱这些给我的影响,现在一个人在一线城市打拼,虽然有时会在工作上犯错,但这是因为我刚入职,还不熟悉,以后会慢慢变好的。”
可以看出,对过去不同的解读会给一个人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第一种解读方式会让人感到生活毫无希望,而第二种解读明显会有更积极的心理状态。学会使用第二种解读方式的人更容易从逆境中走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