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机”和“easy girl”这是两个很能引发议论的词汇。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在这两个词汇的背后,倾注了延续千年的性别歧视,并体会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女司机”展示的是男性在掌控汽车这种现代科技怪兽时相对女性的绝对优势,各种对“女司机”的嘲讽,体现了男性对自身能力的毫无根据,毫无原则的自信,或者说,本来是没有多少自信的男性,在对“女司机”的冷嘲热讽中找到了自信。“easy girl”则有些复杂,一方面中国男性对这些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表现出不屑与此类女性为伍的态度;另一方面,有被中国女性“easy girl”这样的事实大伤颜面,我天朝男儿竟不比蛮夷之人,这种被伤害的自尊导致对“easy girl”一种压抑的歇斯底里的态度。
“女司机”是指女性开车技术不好,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奇葩事故,以至于现在女性驾驶员总是和不安全,无脑,奇葩,事故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又被现代互联网媒体放大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女性不如男性的性别歧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再的被新闻报道中的女司机交通事故案件加深自己的印象,自以为是的认为这就是全部事实,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统计数据不闻不问。事实上,统计数据表明,女性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要远远低于男性,由女性驾驶员导致的人员死亡的概率也远远低于男性。同时,相比较男性驾驶员来说,女性驾驶员更少危险驾驶,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男女驾驶员各自的事故概率比较,男驾驶员是女驾驶员的2倍多。女驾驶员的事故,多以刮蹭的小事故,男驾驶员的严重事故占比更多。
为什么“女司机”是马路杀手的形象深入人心。原因是性别歧视下的新闻报道,一个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驾驶员是男性,报道中只说司机,如果驾驶员是女性,报道中则会说是女司机,通常会在标题中醒目的表明“女司机”三个字。对驾驶员的描述,一个司机,一个女司机,可以看出,这里没有与女司机对立的男司机,只有性别中立的司机。一名女性驾驶员出了事故,报道描述的重点在于女司机的这个“女”字,一名男性驾驶员发生了交通事故,使用了性别中立的“司机”一词,完全没有任何性别指向。这种报道方式,无形中就把女司机给突显出来,把男司机隐藏。同时在性别歧视的倾向下,媒体更热衷于报道女司机的事故,与现实中男驾驶员事故数量远多于女驾驶员不同,媒体报道出来的事故数量,女司机远多于男司机。
这种报道数量差异和用词误导,给社会一种经过选择之后的信息,让社会产生一种选择性的记忆,一种女司机不安全的印象。这种印象的产生,就是我们选择性记忆的结果,这种选择性记忆我称之为“学校运动会”现象。所谓“学校运动会”现象,就是在人的记忆里,只要学校开运动会,必然下雨。不管是容易下雨的南方,还是一年下不了几次雨的北方,人人都存在这样的记忆。然而这样的记忆是不真实的,是我们选择记忆的结果。学校召开运动会,有下雨的年份,也有不下雨的年份,总的来说,以不下雨的年份居多。我是一个天气预报员,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有把握的。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记忆?因为只有下雨天,才会对我们的运动会产生影响,我们的记忆就倾向于记住这种产生过影响的事件,没有下雨的运动会,就被当成正常的日常例行事物,被掩盖和尘封。最终造成了运动会必下雨这一神话。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一名天气预报员,虽然号称十报就不准,现实没有那么差,十报准个八九还是有的,毕竟都21世纪了。身边亲戚朋友自然要充分利用我这个天气预报员的资源,时不时的就要问一下天气,我报的天气,有准的,也有不准的,但总的来说,还是准的居多,然而报道多了,在他们那里,我这个天气预报员很不靠谱,总是报不准。为什么会这样,我思考的好一阵,才最终想明白,我保准没保准,他们都是按照我预报的天气做准备,报准了,对他们的生活自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日子自然轻松平常的过去了,没保准,比如说有雨没报,让他们被雨淋了,这自然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外事件,对生活也有影响,这种时候记忆就很刻意的记住了,总是记住我没有保准导致他们被雨淋,现在在我那些亲戚朋友眼里,我倒真是个十报就不准的家伙了。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天气预报准确率已经到了80%和90%了,社会大众却总有天气预报保不准的印象。因为就算是100此下雨里面,99次都保准了,在社会大众的记忆力,最明显的还是那次没保准的。
每天社会上都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有男有女。可只有女性驾驶员的事故引发热议,被广泛传播,最终被人的记忆记录,就形成了女司机总是出事的刻板印象。另外,对男女司机事故的不同解释,这种解释一般是在人的潜意识里,于不知不觉间完成的,个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么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男一女司机,在同样的交通状况下,以同样的方式从道路上把车开进河里。对男司机,人们会认为他粗心大意,一时疏忽,也就是本来能避免,即正常的驾驶的能力是存在的。对女司机,人们就会认为是笨手笨脚,技术不行,也就是不能避免,即没有正常的驾驶的能力。对同样是技术不好的男女驾驶员,比如侧方位停车总是停不进车位,对男驾驶员,则会认为是他个体原因,认为这家伙不好好联系或者这个个体男人太蠢,简直就不像个男人。对女驾驶员,就会倾向集体解释,认为学不好侧方位停车,正是女人不适宜开车,或者至少是开车能力低于男人的体现。
“easy girl”是中国男人恨的牙根痒痒的一个词,这种恨里面既有让自身占到道德制高点的意图,又有对自身魅力不自信导致的怨念。这种不自信即不能公开承认,私下里个人感情也难以接受,只好把他转化为外在的攻击力,而导致这种不自信怨念的“easy girl”正是最合适的攻击目标。每每提到“easy girl”总会带着道德优越性去蔑视中国女性。
“easy girl”这个词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他出自来中国寻花问柳的外国男人之口。这些男人把中国女人称呼为“easy girl”,有个“easy”自然有不“easy”,这“easy”与否的比较,发生于中国女性和外国女性之间,衡量的标准是被外国男人搞到手的难易程度。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完全个中国男人无关。相比较外国女性而言,中国女性更容易被外国男性搞到手,这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是一个让人很尴尬的事实,然而这个事实并没有给中国男人道德上的制高点和批判这类中国女性的权力,因为这样的事实并不能说明在面对外国异性的追求时,中国男人就有比中国女人更强大的定力。
事实上,面对外国异性的追求,中国男性可能比中国女性更“easy”。各位男性同胞自己摸着良心想一想,有没有一个取外国老婆的愿望,有没有意淫过外国的美女,在哥几个的私下闲聊中,有没有发表过外国女人身材就是好的言论。以上的问题,总会有人腆着脸不承认。也没有关系,社会上不缺不能否认的证据。那种学渣去乌克兰留学抱得美人归的故事,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各种头条,那种某某国家美女偏爱中国男人,就像假中国男人的意淫式的报道,年年岁岁层出不穷,不正说明了中国男人内心里的那些欲望吗。
在中国男人群中,一个男人娶了个外国老婆,尤其是欧美系的,那算的上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那是祖上几倍积的德,估计祖坟都会冒青烟。最不济的,找了一个第三世界的,也不能算是丢人,勉强还能算是为国争光,一展我天朝雄风,这样的社会认知和群体心里,与我们天天痛骂的“easy girl”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都是认为找个老外伴侣是件很值得炫耀的事吗。唯一的不同在于,两性关系中,总以男性主动出击居多,所以有足够多的外国男性来中国撩拨中国女性,而主动进攻中国男性的外国女性寥寥无几,设想一下,如果主动撩拨中国男性的外国女性和主动撩拨中国女性的外国男性一样多,中国男人变成“easy ”的程度和速度,是不会输给中国女人的。
在幻想和老外的亲密关系上,中国男女本无差别,同等条件下,多会倾向选择老外,甚者还会选条件差一些的老外。只不过在性别歧视的有色眼镜看来,男人取个外国人,是我国争光,女人嫁给外国人,则是民族耻辱。
easy girl 的存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是错不在这些被称为easy的女性,同等条件下,男人同样会很easy。我们要考虑的是,是什么导致了我们中国人,无论男女,都会觉得和一个外国人发生亲密关系,是一件比和中国人发生亲密关系更长脸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