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观后

作者: 小苏的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0-02-01 09:27 被阅读0次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昨天看完《敦刻尔克》,除了被剧中普通民众表现出来的国家情怀,舍己为人的品质感动外,内心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明明是一次大撤退,而非大胜,民众却如此兴奋,让人实在不解。

带着这个疑惑,我上网查了下这一时期的历史,才发现这的确是值得庆幸的事,假如没有这次大撤退,三十多万英军全部战死或者被德军俘虏,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会因此而改变,甚至走向背离期待的一面。

古语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假如当时丘吉尔是个热血青年,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态,誓死和德军死战到底,那么损失的不仅仅是三十多万条年轻的生命,损失的可能是整片欧洲战场。所幸丘吉尔不是热血青年,而是一个冷静的领导者,哪怕这一决定会让战士们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毕竟逃兵不是一个好词汇。

但事实证明,他们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留下心理阴影,懂得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最终在战场上找回自己的尊严。

除了以上,电影还留给我们一些思考,这也是每次类似电影都会出现的一些情节,人性黑暗面。

面对死亡,多数人都心怀恐惧,恐惧之下很容易暴露出人性脆弱的一面,比如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而逼迫他人去冒险,或者以各种理由欺瞒他人。对于此类行为,我无法评判对错,毕竟这个世界哪有绝对的对错,只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不过这些行为,让我内心深受触动,同时也暗自庆幸,因为自己不用面对此类选择,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幸运,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所有人的幸运。

当然,电影中也有许多美好瞬间,让我们明白,人性有阴暗面,但人性光辉总能照亮这些黑暗。比如那些响应号召的船长,比如那些生命做赌注,却被某些无知士兵质疑的空军飞行员,比如那些热情的民众,他们的可爱行为总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期待。

人性本善或者本恶,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某些特殊时刻,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是希望展示善意还是肆无忌惮地暴露恶意,这些念头才是决定事情发展走向的关键!

题图摄影:《敦刻尔克》剧照

【惊喜一刻】

退一步海阔天空。

相关文章

  • 《敦刻尔克》观后

    位居群力的华谊兄弟影院向来人迹稀少,就连节假日也不例外,和中央大街的万达影城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忙里偷闲,是奔着那部...

  • 《敦刻尔克》观后

    “原来人类刚走出蛮荒没多久啊”,这是我从电影院出来以后第一个感受。 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不缺少欢愉;这样原味的战争...

  • 《敦刻尔克》——观后

    临去实习的前一个晚上,我去看了别人刷了很久的《敦刻尔克》。 我看引进片的次数很少,其实,是因为进影院的次数太少。所...

  • 《敦刻尔克》观后

    1940年5月25日 二战初期,英法部队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40万英法盟军被德军围困于 位于法国东北部...

  • 《敦刻尔克》观后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昨天看完《敦刻尔克》,除了被剧中普通民众表现出来的国家情怀,舍己为人的品质...

  • 《敦刻尔克》观后感

    敦刻尔克是一部讲述战争的影片,像它这样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不知凡几,但敦刻尔克与一般的战争类不同的是,它讲述的是一场...

  • 敦刻尔克观后感

    刚用手机看完了敦刻尔克。 看了好几天。 整个的色调,音调和整体基调是阴郁,gloomy。 整个的情节就是丧气的士兵...

  • 敦刻尔克观后感

    本想看个电影轻松一下,可是错选了《敦刻尔克》。 电影以逃亡者的一周、救援民众的一天和空军的一小时三条主线展开,频繁...

  • 敦刻尔克影评+观后速记

    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言:独创性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内容 (场景 、人物 、创意 )和形式 (事件的选择和安排 )...

  • 敦刻尔克观后感

    只从电影角度来说,的确是部好片子。用情感和画面将代入感提升至max “没有一张德军正脸,却处处感受到背敌军包围的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刻尔克》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ut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