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0(18:00-19:40)
地点:北书院
内容:第一二章节(前景、宏达理论)
读后感想:
这一次是第二次读这本书,重新阅读这本书感觉比之前易懂,第一遍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时,感觉书晦涩难懂,或许是当时没有集中精力去读,总是容易走神,故而感到难懂,再次读这本书,又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在第一章“前景”中,米尔斯论述了“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怎样的品质,拥有这种品质的人能够将自身与所处时代联系起来,这让我想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看到了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我认为这种人就是书中所说的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一群人。
再一个让我思考的地方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议题”。普通人在其有限的环境中是没有力量解决由体制或体制缺失所施加于身上的困扰的,比如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原因而造成的社会大面积失业,普通人根本无法摆脱这种由社会体制改变而造成的困扰。
“不是所有人都分担着这种焦虑,但许多人没有焦虑这个事实本身,却是导致这样一些人更为焦虑的原因,他们谨记着社会科学的前景,并坦然承认目前许多研究不过是矫饰的平庸之作”。米尔斯在批判当时的社会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研究都是些平庸之作,那些关于人们切身生活的议题他们都没有关注到。
在第二章“宏大理论中”,米尔斯将“宏大理论”解释为“概念的组合与分解”。开篇便引用了帕森坦的作品选段,有关“共同价值”和“社会秩序”的一段论述,读完只觉得云里雾里,大意或许就是在讲社会共同价值,人们都在遵循着一套价值标准,这使的社会有序地运行着。然而宏大理论家(帕森坦)却长篇大论的在论述这样一个观点。米尔斯对帕森坦的作品进行了多次转述,经由其转述的话语简洁明了。
宏大理论的基本起因是开始思考的层次太一般化,以至于它的实践者们无法合乎逻辑地回到观察上来。作为宏大理论家,他们从来没有从更高的一般性回到在他们所处的历史的、结构性的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这种情况暴露为他们在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时,有时故意规避明白晓畅的行文。”
多么讽刺,读到这里我非常赞同米尔斯的观点,明明很多没那么深奥的问题,经由一些学着写出来之后就变得更加难懂,像是在进行概念界定一般,故意把简单的观点用不易懂的方式表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