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在阅读《自我成长的力量》这本书,作者丛非从。这是一本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心理丛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步步抽丝剥茧,分析每一个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我觉得此书可以当作一本工具书,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昨日刚刚阅读了《情绪化是一种什么化》一章,今日分享如下:
情绪化。就是不能用理性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在感悟强烈冲动的情况下,做出缺乏理智的行为。
我们在面对万千世界的时候就是会有丰富多变的情绪,这只是面对世界时的自然反应,有没有情绪产生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它会自动发生,因此我们可以接纳并允许一个人有情绪。拥有丰富的情绪不是一件坏事、错事,反而说明这个人很有趣,他活得很真实,他能够对情境做出生意人反应。没有情绪反应能力的人,比有情绪反应能力的人可怕得多。
情绪化之所有具有破坏力,不是因为情绪变化多而快,而是缺乏理性支配。换句话说,造成伤害的不是情绪,而是情绪下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很多情绪,有没有情绪并不是问题,能不能用理性支配情绪下的行为才是问题。
刚刚读到上述内容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是“噢”了一句,原来情绪化可以这么理解,因为当时并未真正理解情绪化和情绪化下的行动有什么区别。当我静下心来再品味这段话的时候,我发觉区分情绪化和情绪化下的行动真的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说的理性地对待情绪,实际上是针对情绪化下的行动这部分的,这是我们能控制而且是必须要控制的部分。
其实情绪是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的,有时候我们能在情绪产生的初期或是过程中主动的消化和排解掉,那么这部分情绪就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而那些一直消解不掉的情绪会逐渐的积累,并在某一个时刻让我们产生愤怒或焦虑,而在另一个时点上,我们会把这些愤怒、焦虑用争吵或冷战等方式转嫁到其他人的身上(多半是身边的亲人),从而产生诸多冲突和问题。
有些情绪的长时间存留,是我们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引起的,比如小时候的创伤未愈,对目标值的期待过高,自我认知程度偏低,这些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疗愈自己,改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自我消化和排解情绪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运动、美食、种植、聊天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即通过一种相对有益的方式降低情绪化转化为行动的可能性。
通过学习,我知道产生情绪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将有益的情绪内化,将不良的情绪排解掉,我们就能逐渐地变成一个理性的思考者。
今天的心情有些起伏,有点不知所云,请各位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