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荐影:《花束般的恋爱》与《纽约的一个下雨天》

荐影:《花束般的恋爱》与《纽约的一个下雨天》

作者: 秦何意 | 来源:发表于2022-12-31 20:25 被阅读0次

    恋人之间是否要有精神共鸣?什么程度的共鸣才算真爱?完美的灵魂伴侣一定能走到最后吗?如果你也想不明白这些问题,推荐你看两部电影,先看伍迪艾伦自编自导的《纽约的一个下雨天》,再看日本导演土井裕泰拍的《花束般的恋爱》。

    第一次看《纽约的一个下雨天》会非常惊艳,大雨中的纽约、鲜花般的少男少女、潮湿的空气、衣着体面的人出入的高级饭店、第五大道上布置优雅的房间、需要穿礼服参加的秋季舞会、甜茶饰演的男主伴着窗外的掉落的雨滴自弹自唱、中央公园那款奇妙的钟下有情人最终相聚,非常浪漫美丽。

    所有主要角色都是富二代,不到二十岁的学生,有很不错的艺术修养,背景非常悬浮。电影情节概括下来是,恋人之间要有真正的精神共鸣。也许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也许是因为经济基础不同,也许是因为我不再二十岁,整部电影就像一个童话,再多也没有了。

    这时再看《花束般的恋爱》,会很佩服这位日本导演,把沉重的现实生活用流畅轻盈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是把生活镀金。

    《花束般的恋爱》中男女主人公可以说是完美的灵魂伴侣,相遇时两个人穿一样的鞋子、读一样的书、看一样的电影,在纯粹的精神领域几乎合二为一,但是当二人走出大学校园,面对现实压力时,他们有了不同选择,最终两个人在同一天说出心声,结束了这段长达五年的恋爱。

    日式的清新风格把两个人的矛盾也淡化,看起来他们如果能多一点互相体谅,或者咬咬牙结婚,就能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那实际是不是这样呢?

    知乎有位电影学硕士segelas分析的特别好,他说:所谓的成人社会对青春少年的破坏,其实并不在于任何极端外部事件,而仅仅是“进入成年社会”这个状态而已。感受成年,远远不需要那么极端的“黑暗”。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也分析过这部电影,他观察到男女主人公在最初完美相爱的几年所产生的精神共鸣都建立在“别人的创造”之上,比如看别人写的书、别人拍的电影、别人画的漫画、别人演的话剧等等,统统都是接受性的。但是现实生活是艰难的,是现实的,从朝父母拿生活费的学生到自己赚钱的社会人,很多人都会像男主角一样走向“以工作为中心”的生活,此时他们二人需要的是共同创造新生活。他们曾因相同而靠近,在进入社会后两人因社会、家庭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如果能够跨越差异而再次恋爱,把影片中女孩对自由的渴望与男孩的朴实相结合,他们将在这个时代创造一个很好的生活。

    结合以上两位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必将走向成年社会,爱情也需要精神共鸣,青涩的爱情想要顺利过渡到成熟的爱情,这精神共鸣就不能只是体现在吃喝玩乐的被动体验上,更应该体现在两个人共同克服困难、对新生活的创造上。

    除此之外,《花束般的恋爱》还有一个细节,在他们刚刚约会的时候,男生根本不喜欢女生为之激动的木乃伊展览,女生也觉得男生珍而视之的煤气罐影片很无聊,但是他们沉浸在彼此是百分百契合的氛围中,有意无意都掩盖了真实感受,直到分手才说出实话。所以就连电影中,所谓的百分百精神相通,也是营造出来的幻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影:《花束般的恋爱》与《纽约的一个下雨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yq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