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值得纪念的,我们在毕业和离别中渐渐长大。挥一挥手告别的,其实是不再回来的青春年华。毕业十年,我依然热爱写作,又早已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
(整理笔记时发现的,竟然是自己画的!)
我还是常常做梦,梦里会再次回到遥远时空,梦见故人归来,开心会一直蔓延到梦醒,瞥见凌晨的风吹拂着窗帘,窗外月光明亮,也是我曾见过的吧。我想,他们也常会在梦里悄悄看望我吧,沉默不语,目光澄澈。放下的和放不下的,我都接受,让我确认对这个世界的爱仍然有迹可循。而我依然需要写作,来缝补灵魂的创伤。
1、整理我的文字
很多涂抹着文字的本子跟着我四处流浪。它们是自初中以来,我涂抹的日记、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多数是大学四年的练习。
记得大学是最疯狂的“创作高峰”,可以利用课间休息几分钟,涂抹完一首小诗。
那时,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读书,然后涂抹小诗或写写小说。悠哉游哉,忙得不亦乐乎。
其中有一首诗被老师拿去投了稿,获得三等奖,奖金1000元,请大家吃了顿鱼火锅。
回想整个大学时光,也就是读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书,写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也许这也算得上一种幸运吧。
毕竟很多人都早已不再联系了,那些看过的书还是会静静呆在脑海,在某个时刻被自然唤醒,来给予我某些启示。
人生不只回忆,但愿回忆都是值得的。
2、聊一聊文学
每个人都有表达交流的需要,比起用语言,我更偏爱文字。
对于老师的赞美和同学的羡慕,我好像都没那么在意,包括一时起兴投稿,也不是为了金钱,写着玩玩而已,没有太当回事。
只是关于人生,我常常会有很多疑问。我都不由自主潜入书海寻找,也会用文字表达来探寻答案。
当我陷入失控的情绪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看书或者写成文字,落笔生根,那些试图压倒我的负面情绪竟然会奇迹般烟消云散。
我在整理自己文字过程中发现,我最喜欢的天气是晴天,最喜欢的季节是夏天,最喜欢写的时空是童年和故乡。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的美好纯粹一直滋养着我。
文学是我认识这个世界的一道大门,它所描述的可能和不可能,一直激励我不断向前走。
记得小时候,我就会对妈妈买回的童话书着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年》等绘本,《唐诗三百首》被我反复阅读,不小心撕了口子会很心疼。
后来妈妈买回的满分作文,看过几遍之后,我就能一字不漏背下来。
上作文课也顺理成章变成了我最喜欢的课,记得老师总是会表扬我写的作文,我私下悄悄帮同学修改的作文竟然也得了奖。
3、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
到了大学,终于念了向往已久的中文系。通过跟随老师进行系统学习,以文学史为核心,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等学科书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人类文化浩瀚如烟海。
对各个作家作品如数家珍,而且对作家的人品相当挑剔。
记得我最开始是因为入迷顾城而写诗的,对这位童话诗人的诗歌喜欢得不得了,但后来知道他各种极端的想法和举动,完美童话瞬间被击碎。妹妹送我的顾城诗集也扔在角落任其落灰。
后来无论再着迷哪个作家,都格外慎重,不轻易下结论,尽量对其各方面都进行充分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分拔高,也不刻意贬低。反而更能发现其为人和作品的优与劣。
但当我在大四决定考研后,就基本不写东西了。因为渴望能留在大学教书,一边搞学术研究,一边继续文学创作。
但后来的很多年,除了工作和考研,说来惭愧,有时候一年也只写了一首小诗而已。
毕业时大学老师给我的寄语,“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经历人生亦是另一种书写”不敢忘记,却也不愿想起。敲不开考研那道大门,离开书海潜入人海,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普通和乏味。
毕业十年,一无所有,愧对文字的宠爱和教养。
现在静下心来翻看这些亲手写的草稿,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意气风发,一副少年得志的模样。
再看看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早已事业小成,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我却依然固执地保持着纯真和傻气,说不爱就不会回头,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决定不考试就不考了,是不是早已泯然众人矣?
现在终于又开始在空隙继续写一写小诗,但是挑动神经和撩拨情绪的观点文依然不会写。因为真诚的文字依然是我面对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
以前过于痴迷天赋和才华了,毕竟年轻。后来在人海几番折腾,选择过、失败过、爱过、放下过、怀疑过、也被放弃过,但依然选择相信自己,依然选择无条件热爱这个世界和一些人。现在,也渐渐懂得繁华落尽真淳的真正含义。
也许整理完这些年写的文字,也终于可以放下儿时的梦想,开启另一段人生旅程。
等我挣了很多很多钱,去经历了很多很多,等到五十岁以后,再重拾文学梦想,又何尝不可?
你会在人海里一直发光,因为你就是你,是独一无二的耀眼存在。那些无法夺走的热爱才是支撑你活下去的动力。要继续和世界较量,也要继续相信自己。年龄从来不是束缚,而梦想终究会带你抵达彼岸。
别人走的是直线,我走的道路似乎有点曲折。但相信我最终一定会实现我的文字梦想,只是时间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