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挺非主流的,在悬疑当道、玄幻逆天的当下,一本阴郁深沉的、需要不断去思考的小说,真的很另类。这也不能全怪它,毕竟时过境迁,此时此刻,显然不能和几十年前的情境一致,人们对这种对思考需求也不尽相同。不过,虽然过去几十年,虽然没有悬疑的刺激与魅惑,《遮蔽的天空》依然会唤起很多我们内心的共鸣。
即便它的故事效果简直可以用枯燥来形容,枯燥的和故事发生的背景撒哈拉沙漠完美融合;但它依然可以穿透很多看似平常,实则艰涩的问题,例如爱情、婚姻、时间、空间、死亡、救赎……
这些想来无比艰辛的话题,一幕幕在同样艰辛的撒哈拉上演,有那么点儿讽刺意味。人活着真是挺纠结,走来走去,走完一生,似乎真的是一直在遭罪;受罪的人盼着幸福,幸福的人想着怎么能刺激点儿,后来一看,这刺激其实就是大部分受罪的人——正在遭的罪。郑也夫把人生的需求层级总结为:舒适、牛逼、刺激;简直不能更贴切了,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更接地气。
《遮蔽的天空》其实就是几个超越了舒适区,进入了牛逼区,想要来到刺激区的人,结果就选了撒哈拉,结果真就老刺激了:死的死,迷的迷……遮蔽的天空只保护了他们一时,却在更长的维度里,彻底放弃了他们。
面对空虚
其实,一开始男女主人公是想通过一次改变,来升华一下内心,解脱一下身体,融洽一下关系。对于不知所措的人生,找一些答案和方法。也可以说,就是越活越空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想些什么。
真是够空虚的,他们也勇敢的面对了这种空虚。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人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阴,又有多少人在无知中迷茫失措?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往往是陷入其中而不知……错了,也没什么可怕的,真的不知道其实也就幸福了。正所谓难得糊涂吧,不糊涂的人,就会很焦虑。
面对死亡
这种焦虑在什么时候能达到极致呢?书中的答案是面对死亡的时候。显然我们是没必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体验啦,看看书就好。那句经常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直到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就显得很脆弱。电影《白银帝国》里郭富城饰演的角色开场白:“天地真大,人真小,人怎么自处?”这个设问,是不是人人都会有呢?
面对死亡的时候是不是很多平时不会思考的问题,都会在内心涌动。在《遮蔽的天空》里,把死亡处理的很随机,也很从容,起码我觉得对于男主来说,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解脱。压抑在内心的不安全感,寄托于“天空的保护”的脆弱内心,最终在死亡的力量下,终于彻底的面对了“黑暗”。
面对逃避
死去的人,是解脱了,但对或者的人来说,那压力大的。这种情况满眼皆是,活着,就要承受接下来的空虚、无奈以及责任。当然,不想承受这些也行。因为还有一个终极大招——逃避。走为上计啊,无论在哪个应用场景里,这招都灵。
但是,逃避的行动容易,完事儿之后的结果就看功力了。这里先让我佩服一下《遮蔽的天空》里的女主,虽然在极度的压力下,似乎都会让人走到崩溃边缘,但是能崩溃的那么自然写意,还是挺不容易的。其实我也始终没弄明白,她的崩溃的和救赎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活动。所以,对于这种逃避我也做不了什么主观评判,毕竟直接涉及到了价值观和认知维度的问题。
面对迷茫
最后折腾了一大圈儿,面对了各种艰难险阻;回过头来,莫不如先直面自己的迷茫。要想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要面对问题,这个观点没毛病吧?《遮蔽的天空》里这群迷茫的人,试着把自己的面具都摘了,想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根子里,却没有从内心去面对自己的迷茫。所以即使摘了面具,没有了原来的社会角色,却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加迷茫。
在极度的空虚面前,在死亡的压力面前,在逃避的诱惑面前,他们都躲不过去。所以这本书虽然极其的非主流,但还是挺深刻的,起码在没有明路的情况,把死路都指出来了;至于那“遮蔽的天空”到底会不会保护你,显然也是有答案的。
不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依靠,用自己的勇气去面对人生,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这才是王道。

——END——
我是削寒……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