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因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或者厌学而休学时,根据他们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01
自我封闭期
自我调整、自我保护
孩子在刚刚提出休学时大多表现为紧闭房门把自己关起来,不愿意跟父母及任何人交流。
这时大部分家长都会焦急万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千方百计跟孩子聊,找老师聊、找专家聊。
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是昨天想休学今天就跟家长提出来的么?
当然不是!他肯定是想了无数次、权衡了许多利弊、纠结了许久才提出来的。
这会让孩子耗费了许多的能量,早就精疲力尽了。
而且他也清楚地知道是他自己偏离了他的生命轨道,他的内心充满了惶恐、焦虑和不安。
他不确定父母是否能接受、也不确定同学和老师怎么看他,他也不一定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
所以这一切让他焦头烂额,无心应对任何人。
这时,他不希望任何人打扰他,他需要一个人好好地静一静,先放下纠结,舒展一下身心,跟自己独处,一点点从迷茫中辨别方向找到希望······
所以如果我们家长能够无条件接纳他,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好好休息。
不再催他何时上学,也不催他按时起床、甚至也不催起床吃饭,让他自由自在地休息、放松,睡到自然醒。
这样他就能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完全接受了,这表明他是安全的。
这会让孩子尽快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跟父母沟通自己的各种困惑。
02
控诉满足期
解决内心矛盾和冲突
当他感觉到自己被外界接受的时候,他就会尝试着说出心里所纠结的问题,也许就是孩子内心的创伤。
大多是从小父母让自己不舒服或害怕的事情;也可能是被同学欺负了,这口气还没有出去;或者是某一件没有得到满足的物品等等。
控诉同时就需要满足了,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补的机会,用新的认知或故事来覆盖旧有的不好的认知和故事。
比如:父母对于以前的疏忽给予认真的反省和真诚的道歉并在以后尽量避免;
对于在学校受到的委屈给予肯定和安慰,必要时可以陪孩子一起去解决。
03
修复成长期
自我重建
如果顺利经过了前两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整,就会尝试做一些事情。
比如旅游、看书、思考、逛街、追星、看演唱会、球赛及各种艺术展览等。
通过这些与大自然、与社会、与人的接触带来的刺激来重新感知世界,同时也得到能力提升。
其实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家长在养育过程中过度保护、控制和干预导致本该经历的刺激被剥夺了。
就会出现某些能力的缺失和行为的偏差,也少了对世界认知的积累。
在孩子生命前十二年的浪漫阶段,家长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尽量保证让他们不设限制地去探索世界,培养自己的兴趣,激发好奇心。
而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家长为了追求某些短期目标违反了科学规律。
把重要的浪漫阶段完全省略直接进入了精确阶段,导致孩子后劲不足,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休学未必就是坏事,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重新补过。
04
复学准备期
融入团体、找回自信
尽管孩子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已经调整的非常好了,但毕竟是离开集体一段时间了。
所以最好在正式复学前找到一个包容、宽松的集体环境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游戏或课程,让孩子一点点找回自信和勇气。
同时对于复学后将要遇到和面临的问题做一梳理,做好心理建设。
05
复学巩固期
自我实现
孩子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调整,就可以复学了。
但是复学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切不可掉以轻心,而是需要更加用心关注和陪伴,否则很有可能会再次休学,造成二次伤害。
因为孩子在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回到了学校这个大环境中。
重新面对来自于老师、同学的压力,重新面对各种学业上的挑战,难免会再次退缩和焦虑。
需要家长陪伴,帮助孩子一个个问题去经历、一场场考试去闯过。
以上五个阶段,是一个完美的理想过程。
实践证明在家长懂得一定教育理念,理解一些科学教养方式的情况下。
即使被诊断为重度抑郁或焦虑的情况也可以在一年内修复很好而成功复学的。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坦然一些,既来之则安之。
好好利用休学时间,弥补之前孩子成长过程中或者家庭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对于孩子乃至整个家庭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