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鼓励咨询课程第四周复盘

鼓励咨询课程第四周复盘

作者: X逆生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10:07 被阅读0次

这周并没有参与课程,最后自行看完了三个小时的课后录像,这算是头一遭吧。
看录像的时候也当成自己在上课,把课堂的练习和课后题做了一遍。这周的主题是寻找力量和优势。

一、活动:寻找自己的顶牌
关于顶牌,大概测过两次了,前两张顶牌分别是:
1、取悦、力争优秀
2、力争优秀、取悦
这一次测了,排在第一还是力争优秀,这其实不重要,这说明这两张都是我的顶牌,在不同压力下,优先打出的就是这两个。
关于取悦,在熟悉的关系里,似乎自己已经没有了这一成分,得益于课题分离的使用。
但在陌生人面前,似乎还是经常会这样,仔细想想,可能出于这几个考虑:不想树立不好相处的形象;不想承担责任。换句话说就是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还有懦弱寻求安全的心理。寻求安全往深里走,感觉是因为小时候只要一犯错,就会有非常严厉的惩罚,基本上是打和骂,没有任何共情和成长的部分。
这在育儿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家长对于错误的消极态度,会很大程度上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或者叛逆。在生活中,自己有不自觉得使用消极。
比如昨天孩子看牙,通常我们是3个月过去涂氟一次,上次有颗恒牙还被牙龈盖着,打算这次做窝沟封闭。结果早上一检查,这颗恒压就已经蛀掉了,然后还有三颗蛀牙要补,随便一算2~3千又没了,前后一估摸,这孩子在牙齿上已经花掉了好几万,这股气“duang”地一下就起来了,当场开始数落,“让你好好刷牙,每次刷那么快”,孩子又开始哭了,“我不会刷”。当然,娃娃比以前坚强很多了,边哭边扔出来一句,“难道都是我的责任吗?”,这提醒了我,仔细一想这里面还是有我的责任,刷牙没帮她检查,而且没坚持给她用牙线。而自己刚才的反应又在开始逃避责任,瞬间把包袱丢给别人了。这种思维惯势是非常糟糕的。
发现我的顶牌是,在压力情况下喜欢逃避责任,把责任归咎于别人。如果非要把他们归到4种顶牌里,也似乎没有必要。最关键是去了解,在压力模式下,自己会怎么做,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再回到刚才的案例,在听到医生说要花那么多钱时,突然感到了害怕,感到了经济压力。而自己现在是全职妈妈,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实际上是对自己的焦虑。碍于面子,自己并没有态度马上缓和,硬着口气说“是的,妈妈也有责任,没有每天陪你一起用牙线。回去以后,每天都一起掏吧。” 转向解决问题后,娃娃情绪没有那么剧烈了。当然,我还是在自责当中。

二、活动:寻找内心的孩童
回想小时候一次感到失去、失望的痛苦情形。
我的回忆里马上锁定了一段,那会儿已经上大学了,当时发生了一段非常糟糕的经历,我打电话给母亲,想诉说一下,以缓和害怕的情绪,结果母亲当时在麻将桌上,非常敷衍。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推理是:我很少给母亲打电话,而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偶尔的电话一定是有什么问题,所以母亲并不怎么爱我,我对她来说也不重要。所以我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我不能脆弱,脆弱是不被同情的,害怕是不好的情绪,我不能容忍自己害怕和脆弱。当时,我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假装自己没事,决定以后一定要坚强,不管什么事自己扛。
做这段记忆的研究,突然让我意识到一点,为什么在女儿哭的时候,自己会非常心烦和愤怒,“怎么一个人就不能坚强一点呢,这简直就不像我的女儿”。自己对于脆弱的态度,就是不同情,无法理解,也无法容忍。
然而在之前那段回忆里,哭泣的自己其实希望得到是什么? 可能是一个无声的拥抱,或者温柔的一句问候:孩子,你怎么了,来,说给妈妈听。
但是我之前对女儿做了什么? —— 怎么又哭了呢? 你刚才的行为,妈妈可不同情.... 妈妈现在不想抱抱...
寻思着,未来可以改变什么?老师提到,有时候可以把孩子当成当年的自己,心疼地抱抱,也许心境就变化了。所以目前,自己经常做的也就是抱一抱,甚至也不用说什么。但感觉是女儿哭地次数好像没那么多了。

三、活动:寻找力量和优势
回想三段童年记忆,任何感受都行。
其实没看大标题前,在纷繁地记忆中,还是负面的信息居多。如果是寻找力量,浮现地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并且也并不是特别难搜索地,原来自己的力量来源还是有许多的。


归纳一下,自我探索的过程是发现自己的一些潜在的思维模式,从而做出接纳和改善。
为了更好的自己,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鼓励咨询课程第四周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ow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