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统文化里的饮食与修行

传统文化里的饮食与修行

作者: 叶馨瑶 | 来源:发表于2021-11-04 16:35 被阅读0次

嗨,我是您的朋友清风朗月读书正好。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这本书的书名是《梁品》,这本书汇集了十六位文史界大咖关于传统文化的真知灼见,透过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的观察和探索,带给我们有关生命观、养生、修行、思考的思索,探寻生命本身的意义,走进生活本质。

这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梁品》,由梁冬主编。梁冬是正安康健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商业评论栏目《东吴相对论》的主讲人。

人们常说三观,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幸福,因为三观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意识。但是梁冬认为生命观比三观更重要。

因为人的生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四季的轮换,每个人都离不了的生老病死,如果想在自然界更舒服些或者是更长久一些,人就会有欲望。也正是因为这种欲望创造了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了人类的文化。

为什么人类会有战争?《道德经》已写清楚,因为欲望。而决定人们欲望的是人的认知。傅佩荣教授认为认知有三个层次:一是人活在世界上,不但要在价值上区分出善恶美丑,在事实上也把高下前后分得清清楚楚。二是对于杰出人才,人们相互比较相互竞争,因为天下都喜欢好的东西,但是好的东西又很少,于是人们的认知能力造成了各种复杂的问题。三是对于自然界的认知。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指的就是整体,认知到了这个道,就会觉得人生根本没有什么好争的。

但是作为我们个人,总想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心理上更舒服一些,周围的环境更美好一点。在追求道的基础上,如何让个人欲望和道整合在一起呢?

儒家学派认为与众生联结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也就是通过我们学着认识事物自身的规律,进而借此去发现万事万物的总规律。

所谓的格物就是对眼前的某个事物的深入体悟和理解。齐善鸿教授在书中举了一个简洁的例子,让我们明了格物致知。他说,如果我们没看到一棵树,忽然有一阵风吹来,我们可以看到树干、树枝和树叶都随风摆动,但是呢,却看不到下面的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随风摆动是我们看到的,观察到的这个是格物。我们通过了解发的树根在做什么,它为树干提供了营养以及整棵树所有的部位是怎么联系的,我们就明白了一棵树存活的规律,而这个就是致知。致知就是对总规律的认识。

格物致知,不仅适用于外部的事物,也适用于我们观察自己,觉察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于外部的事物,赋予它们一种拟人化的分析理解和体悟,然后用来认识自己的内在。

我们没法改变别人,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而当一个人的想法改变了他的做法和想法,也会随之改变得到的结果,不同命运也会因此而改变。所以有人说人生处处是修行。

我们每天离不开的就是衣食住行。特别是食,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梁东认为食物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借助饮食,我们可以看见时间的脚悄然路过。

国家公共营养师、食疗养生作家、倡导生活食疗养生的陈云斌认为,养生就是,顺时饮食,即顺着一年四季的季节来吃饭。

因为陈云斌的外祖母家是世代中医,特别重视一年四季的饮食,他认为即使家常便饭也能变成补药。

在日常饮食的时候,我们要顺应天时,顺应地时,还要顺应人时,也就是顺应我们的生命之时。在这里陈云斌解析了一年四季的饮食规则,我们随处可见的家常菜即是我们生命的原料。

比如说到了冬至,很多人家会喝羊肉汤,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喝。羊肉汤补的是心阳。做羊肉汤的时候在汤里加入黄芪、当归、红枣,这样一来羊肉不仅可以养护阳气,还可以补气血。陈云斌家里的羊肉汤还要加一小段甘蔗,因为甘蔗会缓解羊肉的燥热。我们知道煮羊肉汤放胡椒粉会中和羊肉的膻腥味,其实胡椒粉还在羊肉汤中起到了引火归元的作用,这样的羊肉汤不仅不会让人上火,还让我们的身体暖暖的。再就是喝羊肉汤的时候配一点黄酒,起到药引子作用。

一个人的饮食隐含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认真对待饮食,认真对待生活,在陈云斌的文章里,在我们传统饮食文化中,即使平凡的生活也充满了美好。

我们认识到了饮食世界里的天地,情绪世界里的自己同样值得关注。

心灵导师张德芬认为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开发。在打造自己的力量中,觉知力是最重要的。当张德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不愿意独处的人,无法耐得住孤独时,她专门研究怎样开心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她会去观察优秀的单身人的生活,然后反观自己,不断给自己疗愈,随着觉察和教育的疗愈,她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

没有人喜欢痛苦,即使是心灵导师,张德芬也同样如此。那么他是怎么处理的呢?她会积极往前走,研究勾住她的那些东西,积极想办法让自己开心,不断学习,直到把自己的状态调整为好为止。

对于婚姻,张德芬认为,婚后的双方各自开自己的船,做自己的掌舵者,夫妻双方可以顺道一起走,一起欣赏风景。因为不把希望寄托在对方的身上,彼此的牵绊,期望和要求少,夫妻的矛盾也就会少。所以张德芬特别强调,女人一定要独立。

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让过精彩丰富的生活?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梁品》让我们看得见生活,看得见生命,看得见情绪,看得见传统文化里的历史长河。

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里的饮食与修行

    嗨,我是您的朋友清风朗月读书正好。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这本书的书名是《梁品》,这本书汇集了十六位文史界...

  • 常人极难知道的修行奥秘

    常人极难知道的修行奥秘!(强烈推荐) 修行圈 5月25日 “修行圈”修行人的第一订阅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

  • 【仙人揉腹:一种神奇而简单的功法】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学术、修行、生活 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本套揉腹法本...

  • 终南山修行的7岁男童

    杭州城里有个潘二哥与红尘子,非凡的人物,潜心研究传统文化,平素里粗茶布衣,常常跑去终南山修行。 终南山...

  • 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之三十四

    有很多人因循西方,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说成是哲学。其实不然,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修行。什么修行呢,心的修行。 ...

  • 饮食与修行的秘密:饮食比打坐更重要

    对于修行人来说,饮食比打坐更重要,因为人吃的食物,背后所涵盖的:物质的(有形的)营养素会构成人的身体,无形的能量会...

  • 活在当下就是修行

    从读书谈修行 《道德经》是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道家一部指导人修行的书,我们读书人读经的时候,应该从里...

  • 《瑜伽师地论》中对饮食的解释和要求

    “云何于食知量”,弥勒菩萨教诫我们多清楚啊!出家修行人饮食要知量,我经常发现你们饮食不知量,所以多病,修行人吃多了...

  • 从饮食可以看出人的贪欲

    减少欲望,先从饮食开始。修行减少欲望,饮食这一关一定要过。首先修行要搞定这个色身,现在很多欲望的作用,是色身在起作...

  • 吃狗肉是饮食文化中的糟粕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糟粕,这话也同样适应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就是说 ,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里的饮食与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sk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