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来信:前两天看见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全国入园儿童减少了七十多万。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依旧如此困难?
答:孩子们上幼儿园困难与全国入园儿童减少七十多万之间,完全没有相关性。这背后的原因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据我的经验看,至少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确定性的可能是: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后遗症。
之所以说是不确定性,包括两层意思。
一个不确定性可能是:计划生育后遗症。
30年铁腕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人口增长红利造成了较大负耗。然而,当年的人口基数毕竟是十分庞大的,起码当下的三五年之内并不会很明显地从幼儿园或小学的就学率显现出来。
换个确定性的角度说,假若幼儿园或小学的就学率明显有下降,这跟计划生育本身没有太大关系,有直接相关性的是年轻人观念的变化——这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人们享受到了“只生一个好”的大便利和大实惠,但这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所致,深深烙刻在华夏子孙基因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被重个人感受、重生活品质、重自由自在等观念所替代。越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越注重个人生命与灵魂的圆通融合与重建重构,并不愿意承担“养孩子”这么琐碎又麻烦的事儿。
另一个不确定性可能是:教育部的统计数字不准。
官方官办幼儿园的统计数据自然是准确的,可是民间的呢?但凡城市里稍具规模的一些民办幼儿园人数也许确实统计进去了,但更多的是不少散布于居民区、城乡结合部等连办学手续也不怎么齐全的“黑幼儿园”,他们敢报数字么?躲还来不及呢。就像当年计划生育工作如此雷厉风行时候,照样有无数的“超生游击队”。
过年时候还听说了一件特别匪夷所思的事儿:说是某驻村干部发现有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生活困难,想要联系着给把低保办了。结果呢?办理过程中才发现,这老人竟然是个“黑户”,没出生登记证明、没身份证号,总之是一辈子没出过村也没办过身份证。同理,大中型城市城区的幼儿园监管到位,这种完全“黑户”式幼儿园兴许没有。但城郊呢?乡村呢?大量民工人口聚居区呢?
第二确定性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庭型全包办”幼儿园对社会型大校、大班幼儿教育有了较为明显的入侵与替代。
为什么官方数字显示幼儿园就学人口锐减而家长感觉幼儿入学依旧困难呢?
一个确定性原因是:孩子上幼儿园困难,是因为家长一心要送去的是教育条件、生活条件等办学资源最好的官办幼儿园。就拿崆峒区来说吧,三十多万的人口,真正让家长们抢破头的想去的幼儿园只有两个,一个是市直实验幼儿园,一个是崆峒区实验幼儿园。这两年划片儿入学相对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因为没指望了啊。有指望的家长早几年就买好学区房,入学难?不存在的。孩子们在学龄前一年就有专人上门登记统计的,啥心不用费就上了。没指望的,买不起房,找不起关系,凉凉。
另一个确定性原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小饭桌等家庭式微型幼儿园对传统大校大班幼儿教育有了较为明显的入侵与替代。
需求决定市场嘛,年轻的家长们能掏得起钱可掏不起时间啊,两个人上班都忙,家里有老人帮衬的另说,双方都没老人在跟前的话,孩子送进幼儿园也还是大麻烦。幼儿园上学晚、放学早啊,只有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可以得到优待和体谅,早上可以送完孩子后再去单位,下午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去接孩子,就连出公差、加班等事上也会有相当人性化的考量和偏向,其他人也都没意见——孩子小嘛,理解理解,谁没经过这阶段似的!至于非事业单位的其他人,每天加起来少上两小时班?动不动孩子还会有个头疼脑热的要请假?去去去,哪旮旯凉快哪呆着去。
于是,家庭式二十四小时全职全能的、五花八门各种量身订制的“小饭桌”“入户式”小班、小族群幼儿园产生了。它们体制灵活、经营贴心,有以此为创业平台对小朋友们包吃包住包接送包辅导作业的年轻人,也有退休后人闲心闲索性放话出去亲戚朋友人托人介绍三五个孩子送家里来一起带着的……他们都不是幼儿专业教育工作者,但实际上却承担了幼儿教育的大半责任和义务。有不少小孩子甚至一周、一月才被家长接回去一次,年龄太小的甚至都来不及记住爸爸妈妈的脸。
这一方面确实是好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确实解决了年轻人的燃眉之急;但是,剑有双锋,事有两面,这无疑会将幼儿教育推向另一个尴尬的极端。一到三岁的小孩子最好是父母亲自带,三到六岁的小孩子就算不能是父母亲自带但至少每天得有三小时以上的时间在一起,否则的话,对小小心灵的隐形伤害会承着年龄渐长越来越明显,而且这种伤害永无愈合的可能。
第三确定性是:家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专职带孩子的母亲得到了应有尊重。
在以上三个原因中,这第三个才是最为乐见的。早些年,经过铺天盖地各种影视剧的“异化”宣传,全职妈妈们“没好下场”几乎是命定的结局,更可怕的是,就连全职妈妈自己也认同了“没好下场”这种结局——没了青春、没了工作、没了收入、没了爱情、没了婚姻。想想看,年轻的妈妈们得有多么深重而悲壮的爱子之心才能够清醒而勇敢地成为“全职妈妈”?
如今不同了。身边所见处,全职妈妈们个个儿活得风生水起的不在少数。
一方面的原因是“互联网”红利。全职妈妈们虽然辞掉了原本的工作,但却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灵活利用零碎闲隙时间,常规些的开个淘宝店、当个小微商,有颜值的当个美妆主播赚赏钱,有想法的开个公众号或当写手贩卖些关于情感、情怀或育儿心得方面的文字,更有才的索性拉开架子撑开摊子写长篇,从穿越到仙剑、玄幻、神魔、修真,全职妈妈们高贵而自由的灵魂上天入地简直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原因是社会大势所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专职带孩子的年轻母亲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种尊重既来自于社会公众不再对全职妈妈们摆出“你真可怜”的所谓怜悯,而是真心诚意地敬意;这种尊重更来自于年轻爸爸们对带孩子这事儿手脚勤快的共担与贴心贴肺的共情。
有人曾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我说,“对全职妈妈的尊重是一个国家的良心。”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