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贲友林老师的《真分数、假分数》教学,这节家常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中的互动交流。互动,应是思维层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互动,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言语层面上的相互影响,更是深层次学生想法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样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内。学生的想法因为课内时间限制等原因未能充分展现,他们在课下与老师交流,课内互动延伸至课外。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互动主体的构成来看,有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有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集体中的参与者,鼓励所有成员来回地互动,效果最好,这就要求在课堂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引导,鼓励学生。
我认为,课堂内,不能简单的、形式化的采用所谓效果最好的多向互动,教师关注的应该是每一位学生是否思维参与,是否深度参与。
生命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是惊讶与惊喜。当课堂互动不能都在教师意料之中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意味着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这时,教师对课堂保持着适度的紧张,这恰恰是一种创造的状态。教师对课堂充满一定的好奇,这正是课堂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