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明晰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明晰

作者: 王晓峰Dev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22:42 被阅读0次

    每个学科的老师都离不开日常经验的反思,贲友林老师从自己的两个十年进行了反思,第一个十年,从艰苦的村小从教,是毕业学生中分配最差的,但是在宁静的环境中他把精力用在了读书和研读教材上,反思教材,有了自己一篇篇文章的发表。他最初发表的豆腐块文章,今天看来写的的却很通俗,通过介绍“角的大小”的例子,当时思考用电视机天线的推拉的方式,解决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无关,通过在黑板上涂满粉笔,用黑板檫演示收割机作业的宽度,这些思考充分证明了一名书序教师思考的价值。特别是贲老师每天坚持写教案,把第一个十年写的教学设计和今天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就是这样,在宁静的环境中起步,才有了今天更好的积累。在他的第二个十年中,通过让我们反思“你教这么多年的书,你是越教越聪明还是越教越愚蠢?你做老师这么多年,你是越来越幸福还是越来越痛苦?你对于教的这门学科,你是越来越有兴趣还是越来越乏味?”

    其实,我们小学的教师每天都在反思,小到在办公室就某一个知识点教学所遇到难题的讨论,亦或是教案上点滴的教学记录,还是每周在生活中的成文反思。可是,我们总是缺乏了些什么?对比贲老师,少了些坚持、少了些智慧、少了些执着。反思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值得记录下来的资源,可是我们却频频因为繁琐的事务但一再推迟。如果我们能像孩子们一样,每天坚持读经典,哪怕是十分钟,也会有水滴石穿的成效。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每天教学完毕后,都会在教案中记录一些今天课堂中学生精彩的发言,或者是上的比较失败的地方,思考第二天如何“补救”,还有对于教学设计的前后对比思考等。跟贲老师的每天成文的教育反思相比,显得凌乱了一些、零散了一些。我也希望能以贲老师为行为的榜样,不为功利得完成写教后记的任务,只为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天看似枯燥平淡的教学生活变得快乐起来、充实起来。

    “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其实,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中。”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刻的反思,有了坚持不懈的反思,贲老师才有今天的成就。“反思,使我们成为注意自己的人,成为自己想做的人!”希望借贲老师这句话勉励自己,勉励所有的人!我们的工作需要反思,我们的生活需要反思。就如同贲老师自己所言:文字——记忆的保险柜!动起手来、动起脑来,让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意识。让我们共同在浮躁中保持着心灵的宁静。

相关文章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明晰

    每个学科的老师都离不开日常经验的反思,贲友林老师从自己的两个十年进行了反思,第一个十年,从艰苦的村小从教,是毕...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启程

    今天开始读另一本新书,著名数学教师贲友林的《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当时是在城阳听过他的一节现场公...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互动

    看了贲友林老师的《真分数、假分数》教学,这节家常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中的互动交流。互动,应是思维层面的相...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思路

    课,可以有遗憾,但不能没想法;课,可以不完美,但必须要真实。记录课堂,思考课堂,也就留下了自己在课堂中前行的足...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揣摩

    读现场与背后,贲老师组织四年级学生认识“角”,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请每位学生在课后制作“升级版”的活动角——制...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探索

    贲友林老师一节练习课,上出了公开课的味道,他并没有因为是练习,而不重视,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小...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预想

    贲友林老师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节课,在课中探讨问题,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以此来让学生感受转换思...

  • 感悟——《现场与背后》之青涩

    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课堂一旦拉开帷幕,不能试验,无法预演,更不会让你反复润色,每句话、每个...

  • 9月勋章申请

    0901晨读感悟,护眼的小操作 0902晨读感悟,色彩背后的故事 0903晨读感悟:焦虑,我想与你和解 0904晨...

  • 《这样读书就够了》day6

    经过批判性反思,加工以往的经验,并现场测试。明晰自己的风格与习惯。知道自己的水平,认清自己的差距。而成为自己参与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悟——《现场与背后》之明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cy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