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说看到了太多用力而无结果。用力太过,是很多人最终无法到达的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5cc8aff338e2e4bc.jpg)
读了太多书,结果读出了只读某类书的怪癖,写了太多文章,最后成就了精神失常。这还是好的,那些求官的人,关进了监狱,那些求财的人,家破人亡。
如何能够恰到好处用力呢?也许,需要找到不磨损的方法。这就是庖丁解牛的认知,他的十九年的刀,依然锋利,没有任何瑕疵。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区分你能改变的事情,不能改变的事情,这样的话你的内心往往就会不受磨损。可是,终究是懂得区分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在茫然中丢失了自我。
我们都在找世间的剑,斩杀妖魔,去除鬼魅,能够见山开山,遇水破水。结果呢,现实的刀往往是伤害自我,或者是用于路上的花草,江湖宵小。
世间利益纠葛,处处都是埋伏,都是陷阱。当你试图去战斗时候,处处都是争斗。当你平心静气试图找到道路,处处都是归途。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2931f929f755ef24.jpg)
你总是是说王阳明的心法我读了一百遍,最终还是断不开自己的念头,知行合一,最终让自己血压上涨,血脂飙升,脂肪肝持续。如何能够去除这些无谓的牵绊,实现自我的目标呢?
庖丁会怎么想呢,他会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天天想着成为一个顶级的厨师,还是每天观察其他的牛马生存动态,或者研究蓝带厨师需要掌握的技能?
知行合一就是成为那个你不想成为的人吗?如果是这样你怎么能够不产生这样的后果呢?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道命运的无常,懂得社会运行的秩序,善于从他人的言辞中观察到具体的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不成为一个君子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b4f07961053dce5b.jpg)
这是修身养性,进德修业的关键。这样的君子,才能够在生命的周期中,不去无畏的磨损自我,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苏轼走了一路,一路都是坎坷,直到放下心来,和每个矛盾和解,与光同尘,最后才有了圆融的一生。
曾国藩发现人人皆可成为尧舜,需要挖掘每个人身上的优点,他变得不那么愤世嫉俗,而更加融入这个纷争的社会,他战胜了自己,才战胜了对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