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8-14研究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培训有感

2019-08-14研究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培训有感

作者: 谢灵仙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23:02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听报告,上午是梁万明老师的《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艺术打造》,下午是刘英琦老师的《做研究型教师:问题  方法  实例》。

梁万明老师

        梁万明老师从打造课堂教学艺术的十二个关键词、精湛的教学艺术应该避免的十二个现象、教学艺术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打造教学艺术的捷径是课堂教学研究四个方面阐述了对教学艺术的理解和打造。

2019-08-14研究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培训有感(3)

        他的报告中有很些观点与我们的认知是一致的,如:课堂教学既是一门学,更是一门艺术;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放手将课堂充分地教给学生;课堂上流汗的只能是学生,而不能是老师等。
      有一些观点对我有一定的启发,如:深度学习要关注大单元备课,大单元备课能够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互教互学”,达到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绝对支撑不了高难度的学习,因为学习兴趣是一种无意注意,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有意识注意,高难度的学习才能进行下去等。
      还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认同,如:梁老师在讲“打造课堂教学艺术的十二个关键词”时,在解读“巩固”这个词时,梁老师说大多数教师不知不觉的把课堂目标降低了,在课堂注重理解过程,忽略了巩固环节,很多教师把巩固练习安排到了课外。他认为巩固比理解重要。 我认为理解和巩固同样重要,理解是巩固的基础,巩固是理解的加深。没有理解的巩固是死记硬套,没有巩固的理解会缺少灵气。教师为什么在课堂上会顾此失彼,或重此轻彼,因为我们的课堂受时间的限制。学生是有差异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这正常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体现因材施教了吗?,答案显而易见,没有。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可以有时间做巩固练习,还有时间检测反馈。可是我们的课堂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学习的过程本不该有时间限制,应顺应学生的能力。所以这个好像无关乎教师的对与错,在理解与巩固中取舍,也属无奈。

刘英琦老师

        刘英琦老师的报告一开始就直接指出当前教研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教师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更不懂得做真正的研究。乍一听,心里挺不舒服的。可是随着刘老师让我们看一篇论文并作出分析,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不懂研究,也不会做研究。
        教学是解决生存问题,研究是解决发展问题。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个渴望成长的教师,不会做研究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因为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发展就必须要做教育研究,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又如何做?听完刘老师的报告,心里好像明白了一些,但还是有很多困惑。
        研究是探究事物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刘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做研究步骤:首先发现问题,然后思考怎么解决,最后看解决的怎样。刘老师结合自己的一篇论文《消除潜意识障碍性学习情绪的研究》,让我们知道如何发现问题。研究的根源是问题,所以发现问题是研究的开始。之前,在教育教学中,我自己认为能发现很多问题。通过刘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我认为的问题,其实都是一种现象,比如学生不爱学数学,学生爱打架,这些只是一种现象,不是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才是真正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不爱学习数学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他爱打架的根源是什么,这些才是问题。明白现象和问题的区别,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发现问题,这是我的一大收获。
        如何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呢?刘老师在论文中写的很清楚,找学生谈话,建立平等合作关系,赢得学生信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分析造成当前现象的根源。从案例中,我认识到精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我不会做研究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能发现问题。面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因为专业知识的匮乏,而无法确定背后的根源。其实也就是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如此,又如何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我才认识自己专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也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扩大阅读面,系统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等。没有这些理论作支撑,很难发现造成问题的根源,就不能真正的帮助到学生。这也是在平时工作中,很多教师面对问题学生,费心费力,不见效果的原因。这是我的又一大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14研究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继续教育培训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an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