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家庭教育课程时,有一情景设计,以招聘广告看为人父母这件事,有创意,转述如下。
【招聘职位】招聘孩子的负责人。
【工作内容】抚养孩子,负责吃穿住行,让孩子:吃得美味又健康,穿得舒适又漂亮,住得宽敞又明亮,行得稳,走得远。教育孩子,品德至上、好习惯,能自律、有能力。工作需要多种角色转换,卫生员、清洁工、教育者、银行家,艺人,组织者、司机、顾问、调节人等等,按需切换。
【技能要求】谈吐幽默,精力充沛,宽容、自尊,貝有忍耐承受力、倾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冷静克制,学习能力强。
【工作时间】24小时提供服务,没有节假日。
【待遇】没有薪水。
【聘期】终生。
换个视角,确实有点触目惊心,看着着吓人,却豪不夸张。这么费力没薪水的事,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为人父母,谁不是辛苦备尝而又甘之如饴?不是殚精竭虑而又无怨无悔?不是屡受挫败而又满怀希望?
因为,养育孩子不是工作,不讲付出与回报,不计较收支盈亏,不考量价值平衡。
孩子从生命里来,从不走出生命,爱之所系,情之所依。结婚、生子,人生不再是一个人的生命旅程,而是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家人,家人就是一个小团队,共品欢乐,共担忧悲,共享成果。
曹德旺在《心若菩提》中讲,童年时,父亲去上海做生意,并不能及时给家里生活费,家里没饭吃,也没柴烧,他每天早晨上学前割草捡柴,中午让妈妈做饭用,中午吃饭后,继续割草捡柴,让母亲做晚饭用。困难时期,要生活下去,一家人更是对方困难生活的一个团队,孩子们无论大小,都做力所能及的事,以为家做贡献为荣。也就是俗话说的“家贫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回到这则招聘启事所反映的为人父母的状态,是当下经济宽裕,生活较富裕的家庭生态,处处围着孩子转,全方位服务式的富养,孩子在家无事可做,不用承担责任,一味地为孩子成才成功铺路,可能会影响孩子内在力量的生长,影响对家承担责任的意识。
在如今家庭中,特别需要重新定位亲子关系。我认为以团队思维定位亲与子,会有全新的考量。
养育孩子,是为人生小团队培养未来人。让孩子延展生命长度,开拓生命宽度,加深生命厚度,孩子是撬动父母生命成长的杠杆,“为了孩子”是父母力量源泉,父母是养育者,也是受滋养者。父母的成长,因为不像升学就业可视可见,常常被忽视。
养育孩子,成长自己,建设生命小团队。这样的视角让你,不会只激励孩子的成长,而自己原地打转;不会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伴侣的存在。以成长型思维建设人生小团队,视野被打开,力量被激发,办法自会有,哪有什么焦躁、忧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