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做事
结构化做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将来牛人:在每个固定方向进行优势强化的“单向度”的人。
每个阶段的人生都有那个阶段特定需要具备的能力。
必须做的事情,要放在一个结构里,让他们互相产生关联,并最终形成成果。
能纳入一个机构的事情多做;不能纳入一个结构的事情尽量少做。
任何没有成果的努力都是花流氓。用输出倒逼输入,事半但是功倍。
阅读的成果不是二次阅读,而是复述,把看的书变成一堂课,用口语逻辑重构,复述20遍,锻炼口才+形成口碑。
整理书目—主体化阅读—以讲座输出为目的—输出文字稿
2)关于教育、学习
知道观察和发现才知道如何去解决。
学习第一步要训练的是观察力,第二步要训练的是提问力,第三部要训练的是鉴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不需要练习。
观察力训练的是自己对世界一些事物的敏感程度:
能够在在一些模糊地带去寻找到一些问题/一些正确的、核心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的理论假设,再通过查询信息资料自己去回答问题,这整个过程的敏捷的思维,才是教育的目的。
3)关于说话
要能自己听懂——能理解、可复述、好传播
方法:凭借记忆口述大意,然后整理成逐字稿,最后在此基础润色。
口语化:淬炼思想,简化表达。发现似懂非懂的地方,去掉似是而非的表达。书面形容词用数量来表达
表达力的密码:6小时的演讲以6小时为单元组织逻辑结构;5分钟演讲以五分钟整理知识颗粒度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文章:首重角度;次重结构;最后观点。不要耗费于细节。
4)关于论证
“三个有利于”不是论证的标准,科研的最重要的在于论证过程的可证伪性。
1、把价值问题转化为事实问题,主观价值问题客观化;(不然容易变成意识形态的宣扬);
2、事实问题的论证应该以数字而不是语录;
3、最好的论证是提出一个上位价值观念,并包容原对立价值立场;
5)关于学习
学习不需要正襟危坐;见识在日常场景中迭代;
以前是照抄记忆,现在是复述记忆;
一看是做题巩固,现在是直接演练;
1、碎片化
跟一个好老师的课,听课建立学科框架;拿一个讲义全的文章补充细节。等于通关。
2、结构化娱乐:
在娱乐节目中找到认知高峰,然后逼近他,娱乐是最好的学习。
追剧:确定自己属于那个角色的认知水平,然后寻找更高的那个角色,在主人公的每个判断前进行思考。
竞赛类:直接看冠军,每个思维节点考察自己如何应对,然后开始看,就看他的部分,其他人快进。
节目:总结节目撰稿和主持模式—知识性演讲模版,
社交:朋友的作用不是给你具体的道路,而是让你在你不知道的知识前面慨叹不已,然后帮你打开一个新世界
6)决策:
面向未来决策,人生不该总是弥补缺憾。
五年后的自己来看现在的自己,以局外人回复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
困难都是自己用来吓唬自己的,困难也是用来吓唬对手的。
求真的愿望,要压倒行善的愿望。
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语言很多时候只会加大鸿沟。
呐喊肯定是勇敢,沉默未必是胆怯。愤怒不能成为标杆,多元价值胜于民主。
正确不等于妥当,思维可以理性,言行不能冷酷。要讨论问题,而不要泄愤。
我可以保证自己不去偷窃,但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盗;我可以保证自己不去撞人,但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撞。
如果我们不去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将来被害的那个人更可能是你。
言论自由不被限制的后果,就不是思想市场的自由竞争,而是情绪市场的垄断经营。
不要让网络成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