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居家办公,看了不少书,也写了不少读书笔记。
但似乎仍有一种感觉,看的时候觉得自己都懂了,但要脱稿试着自己来复述一下,还是觉得举步维艰。
对于本身逻辑框架比较清晰的书籍还好说,对于一些天马行空的文章或者虚构作品,就好比走马观花,渣渣留下。
要快速阅读一本书其实也很容易,囫囵吞枣就行了。
但要将一本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养料,在不经意之间能运用自如,光自己摸索还不够,还得有引路人。
引路人包括读书会、拆书群、大咖解读课,当然还包括一些经典的解读书籍,掌握了一些工具方法可以大大节省自己的时间。
通过快速了解,可以先初筛哪些书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然后纳入到精读计划。
如果感到精读的书籍也是难以下咽,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拆书音频来分段理解和实践。当然,更为高阶的,也可以参照樊登的做法,用思维导图来勾勒整本书的思维脉络。
比方说,非虚构类作品一般来说都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来应答问题的成因和结果。这里就可以尝试用逻辑树等工具来进行一步步拆解,思维会很清晰。
又比方说,对于虚构类作品,有时候会更加晦涩难懂,因为不单要了解行文框架,还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引用的相关典故,如果没有外部的指引,这些内容都自行摸索下来,不仅劳心劳力,而且也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这时候,借助于一些名家的讲解,会大大降低阅读的难度,也对作者的创作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更容易激发共鸣。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名家导读,也有其片面性,也是基于解读人自己的知识储备,但他们的思考框架我们却是可以加以借鉴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借助于思考框架,自己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也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