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00-8:30是为中国而教2024寒假培训开幕式,杨瑞清校长和两位教师深度对谈《做幸福教师,让学生快乐成长》。
我听到了什么?
杨校长1981年入职时18岁,到2023年60岁。40多年扎根乡村,办乡村教育,乡村行知教育实验,形成一套“大情怀育人”体系。
他经历三个选择:进城还是回乡、从政还是从教、解脱还是坚守,最后是回乡、从教、坚守。他的初心是:让像我一样的乡村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这一路都少不了榜样陶行知的引领。
不同阶段,烦恼不一样,挑战与机遇并存。行政工作,人人都参与管理,合理分担。“年轻人能者多劳”是不合理的。校长顶住压力,让教师教书育人。
按规律,办教育,用心教学生,根基保护好才能站住脚。策略的处理一些事要。
最开始办学校,为激发孩子们兴趣,带着孩子们开发乡土资源,不断整合,接着反哺城市的孩子们,最后吸引国外师生来访,这是送上门的学习。
在评估学生学习时,不想学生付出厌学的代价换取暂时的考试分数(伤孩子自尊,打击积极性),咬口坚持三五年走自己的路。成绩考不到顶尖,但基本质量有保障。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同时成绩也能上来。结论此学校“不为统考,不怕统考”。
16字工作习惯:工于实践,行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动力。
3词调节心态(师风):坚持、感激、成长。(努力就有所作为,感激别人最好的方式是自己的成长。)
3词确立培养什么人:持续学习者、自觉教育者、积极创造者。
3力:学习力、教育力、创造力。
4词教育理念:核心“行知教育”,具体:关怀生命、关注成长、关切生机、关心生态。
6词目标载体:生活德育、生长课堂、生机课堂、生态学校、真心良师、精彩陶子。
3词学风:扎根(学本领)、舒展(保持自信)、绽放(达到目标)。
3词校风:大气、大智、大爱。
只有教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
保护孩子的优点是教育很重要的起点。通过优点上取得的成就感,把这种积极性迁移到学科教学上。
乡村教育不是落后教育的代名词。乡村生源减少集中办学是必然的趋势,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是时代在进步。二十大报告中表述“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这是努力的方向。比考大学城市孩子入学比例高,从吃苦耐劳上阵杀敌冲锋陷阵,还得靠乡村的孩子,未来挑大梁的人相当多会出于乡村。乡村教育永远不可能消失。为国育才,为中国而教,立足于学校,顺势而为。
四十几年,写下几百本笔记,从中发现教育规律,给大家做分享蛮好玩的。最后的建议:每一个过程都非常有意义,把经历记录下来。通过手机“语音转文字”非常方便。每个人要写自己的自传,哪怕读者只有一人。
我想到了什么?
1.渑池县韶州学校立志于打造教育的桃花源。等它打造好了,带动一下其他学校。
2.农村的孩子并不差,反而可能会有可观的乡土资源等待开发。
3.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持续学习者、自觉教育者、积极创造者。
4.不断成长,向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表示感激。
5.记录所听所想,留下痕迹。
6.我要做幸福教师,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
7.第一次知道杨校长是去年为中国而教做学思想会培训颁奖典礼的大屏幕上,他用一句话点评我们入选的每一位新生代乡村教师,到我的时候说的好像是“吉芳老师从一心跳槽到讲教育这份工作作为使命……”。今天我上麦提问了,杨校长应该记住我叫“吉慧芳”了。
杨瑞清简介
杨瑞清,高级教师,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副理事长。40余年扎根乡村,潜心开展行知教育实验,精心构建大情怀育人体系,昔日落后的村办小学,已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社会实践基地于一体的教育集团。学校已创建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主编出版“行知教育实验丛书”,专著《走在行知路上》被收录于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获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上麦提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