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数次地听过“开卷有益”的道理,知道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可是有时候雄心勃勃地制定了每天读书一小时的计划,却坚持不了几天就躺成了咸鱼;看了别人的推荐兴致冲冲地买来一堆书,随后就抛之于脑后束之于高阁了。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并不是说某个人生下来就通过掷骰子决定了自己的兴趣领域。本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阐述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排除干扰
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频繁的切换会损耗注意资源(大脑只能同时专注一件事情,任务切换会产生认知成本),为了将注意力集中,我们需要方法来隔绝干扰。
远离电子设备。将手机等电子设备调至静音状态,背面朝上放在身边或者收起来。手机上丰富多彩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人们倾向于获得即时的满足,而延时满足则需要消耗注意力资源,而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很容易把我们的心神吸引过去。抵御诱惑的最好方式不是依靠意志力支撑,而是不接触诱惑。
去图书馆、咖啡馆等场所阅读。这么做一是减少了干扰,二是通过到图书馆或者咖啡馆的这一“仪式”来暗示自己要专心阅读(自我实现的预言),三是融入到读书的整体氛围当中。
听歌阅读。在阅读时可以选择戴耳机听一些纯音乐或者自己喜欢的歌曲,不要选择摇滚这种刺激强烈的歌曲类型就可以。当你专注于阅读时,实际上大脑的处理信息的中转站会过滤掉无关信息或者衰减它们的强度(注意的信息衰减理论),但是这些音乐却可以提供听觉刺激,活跃大脑皮层,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
激发动力
询问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习技能、完成工作需要这种实用性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求知欲、享受书籍的乐趣?如果是后者,则不存在动力的问题,因为这是自发性的内部动机。如果是前者,则是外部动机,外部动机通常不够持久和强烈,我们则要想办法将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如何做呢?建立即时的正反馈机制。
学以致用。在学习到新知识或技能后立刻实践,或者分享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自身能力提升和得到他人肯定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激励你继续阅读(操作性条件作用)。
共读。与他人共读一本书有诸多好书,激发阅读动力就是其中一种。你可以建立一个读书的小组,参加读书会,或者通过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与朋友共读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你可以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想法,这会增添许多乐趣,也可以满足归属需要。
小小地奖励自己一下。在完成每日的读书目标后,你可以给自己一点点奖励,休息一会儿,听一首喜欢的歌曲,吃一块喜欢的点心都可以。注意不要采用物质奖励,这会削弱你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化)。
了解作者。可以通过查询作者的资料、读作者的传记、观看作者的演讲视频、关注作者的社交账号来了解作者,当你对作者本人产生了强烈兴趣后,对表达他观点的书籍自然也会有兴趣了,爱屋及乌。
扫清障碍
很多时候我们读不下去是因为我们对书籍主题相关的知识储备过少,以至于读起来磕磕绊绊、晦涩难懂。一个只懂得加减乘除的人,去学习微积分实在是太困难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再啃它了,可以先找相关领域的入门读物来读,入门读物应当选择有趣的、易懂的、又不乏准确性和专业性的,大家写的小书为佳。阅读难度过大的书籍会挫败自我效能感,而成功读懂一本书则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循序渐进地阅读,逐步提升难度。
合理制定目标
给自己设定合理的阅读目标。目标设置要遵循SMART标准(目标设置理论):
• Specific:明确具体的
• Measurable:可衡量
• Attainable:在付出努力后能够实现的,不过高也不过低
• Relevant:目标要与个人相关联
• Time-bound:要有期限,既有近期也有远期
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空闲时间可以规定每天吸收和输出多少页的内容。
培养习惯
如果可以的话,每天抽出一段专门的时间用来阅读,这段时间里要排除其他事项的干扰,如此坚持一段时间,阅读的习惯也就建立起来了。

本篇主要介绍了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方法,并指出了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因为本篇主要讲具体的操作方法,所以并没有详细地阐述相关理论(但结合语境也可以猜出一二),对此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