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元宵

作者: 荀多多 | 来源:发表于2016-11-18 16:04 被阅读42次

    我带着孩子回家过年的这一天很多人盼了很久。

    我抱着对周围充满无限好奇和陌生感的儿子走下车,老公和父亲在后面拿行李,母亲见着她日思夜想的小外孙笑着说让她抱抱,眼角的泪水打转后还是流到脸颊两旁,然后瞬间被母亲拭去。儿子听不懂老家的方言加上突然见到那么多的陌生面孔显得有些害怕,小手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小脸贴着我,嘴里嘟哝着找妈妈。我耐心地给儿子介绍着家里的每一位亲人:“这是妈妈的妈妈,宝贝叫外婆……”,而一天后小家伙开始和姐姐家孩子抢东西吃,闹着找雯姐姐,已经可以和外婆躲猫猫了,适应能力超乎我的想象。

    “这次来过了十五再走嘛” 母亲近乎是在央求,见我只笑不答的态度,母亲又说:“若是能过完十五再走就好了”。我转移话题指着即将出锅的梅菜扣肉说:“妈,这肉要切多厚才好吃,这次我一定要学会,我都想吃很长很长时间了……”。

    我有至少10个年头没在家过元宵节的记录,每年都在刷新记录,春节甚是期盼,我却最爱元宵节。说起元宵节,去看过长沙别具一格的灯会,青岛特有的糖球会亦去过多次,虽然对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的场景印象深刻,但却特别留恋家乡的元宵节,兴许这是恋家所致。

    与北方相比之下,它更像个小镇。普安小城县名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地处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云贵交界处,气候宜人。所以正月里当北方大多还是千里冰封之时,小城已是柳新淡绿,花儿绽放,烂漫纷披,五色杂陈。

    元宵节,汤圆自然是少不了的,母亲做的汤圆从糯米的挑选到馅儿的制作都很讲究。做到了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光是闻闻那味儿就垂涎三尺,要是能吃上一口,那才叫一个美!

    印象中,特别是十五这天,春风尤为肆虐。这天一早,小贩就挑着各色各样的花灯开始吆喝卖灯,从街头到巷尾。这种花灯和常见的花灯不一样,确切地说应该叫天灯,是为先人点的,需要挂在先人的墓碑前,意为给先人照亮天路的,这个风俗不知从何时开始但一直沿袭至今,就跟吃元宵一样必不可少。这项仪式通常在吃过晚饭后,夜幕降临之前准备好花灯、祭祀的饭菜、香、鞭炮、蜡烛、烟酒、糖果、水果等,全家老小赶到山上的坟头先人墓碑前磕头祭祀点灯,有的人家坟头比较远的还要提前出发,有的人家还要点好几个山头,没有车路的当然还得走山路。我随父亲走过几回山路,那些年虽然没有路灯,上山下山,人来人往的让狭窄的山路显得更窄,如果不小心避让撞上就是常事了,那场景可与赶集媲美。

    花灯是由硬纸板、彩纸和竹签做的,小有讲究,之前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现在大家工作忙了特别是年轻人闲麻烦大都是买成品。大伯是位心灵手巧的人,门前院后养花种树的装扮得跟公园似的,每年的花灯都是他亲自动手做,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等着看竹签在大伯手里一会就变成了圆的方的形状,硬纸板用来做灯座以放蜡烛,各色的彩纸剪好形状后固定在竹签做的灯框上,上下交接的地方有各式的花边装饰,灯面上用剪纸装饰寓意丰富,诸如连年有鱼、五谷丰登一类,特别精致,那场面甚是怀念,想必大伯如今是带着孙子孙女的一起做。花灯在山上亮起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抬头四处都可以看到亮起的花灯,因为大多在半山腰,点点星火,连在一起好似天街路灯,蔓延至天边与繁星相辉映为先辈们照亮远方的路,加上明月飞升,鞭炮齐鸣,烟火流萤,真是热闹非凡。

    想如今,童心仍在,光阴如梭容颜改,不空感慨却多少有些无奈。

    母亲终究是母亲,她明白女儿的心思,而做儿女的又怎么能不懂她老人家的心意。我不敢给母亲许诺,但在心里默默说:下次一定要尽量。朋友都笑话我说:别带着孩子瞎折腾了,那么远。我说:世界再大,我要回家。

    写于2013.2.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象元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qs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