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年的时候,江东南唐有三位大学问家,徐铉、徐锴、徐熙,都姓徐,所以合称“三徐”。
说起南唐,可能有人觉得比较陌生。一提李煜,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位,是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另一条文案“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更是诞生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张恨水。
“三徐”中的徐铉、徐锴是亲兄弟,徐铉是哥哥,徐锴是弟弟,二人校订了《说文解字》。还有个徐熙,是个大画家。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徐铉,“三徐”中学问最大的一位。
由于南唐对宋称臣,李煜改称“江南国主”,南唐派徐铉来大宋朝贡。人家派人来了,大宋就要有人过去做些服务接待工作。
大家都知道徐铉学问大,口才好。万一老徐跩几句词儿,自己对答不上来,脸就丢到太平洋去了。没人愿意去。宰相也觉得难办,这涉及到国家形象,谁去合适呢?请示老板吧。
这时候的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男一号。赵老板听了汇报,说:“那都不是事儿,别发愁,我来定。”
不一会儿,有人传老板命令,准备十个不认字的文盲侍卫的名单。看看名单,赵老板拿笔顺手一圈,就他吧。
啊?!看得一帮文武大臣目瞪口呆。抓阄呢,这就选好了?大老板定的事,谁敢有意见?要不,你去。
这个侍卫满脑袋浆糊,我连名字也不会写,怎么偏偏让我去?领导让去就去吧,感谢领导信任。于是糊里糊涂上路了。
在这位文盲面前,徐教授出口成章,口吐莲花,旁边的人听的是瞠目结舌,五体投地。
徐铉:天文……
侍卫:#$&
徐铉:地理……
侍卫:$
徐铉:人生……
侍卫:
徐铉一看,我这学问,我这口才,整得他都没话说。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自顾自地表演个没完没了。
文盲侍卫除了哼哼就是哈哈,有时干脆不作声。结果过了几天,老徐同志舌头也生疮了,嗓子也上火了,腮帮子也僵了,累得吭不动气了。
你不是胸藏锦绣,挺有学问吗?我就来一个胸无点墨,既不会学又不会问的,看看谁厉害?小样儿,还治不了你。
这办法挺管用,可以试试。
【原文】“三徐”名著江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铉尤最。会江左使铉来修贡,例差官押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宰相亦艰其选,请于艺祖。艺祖曰:“姑退,朕自择之。”有顷,左珰传宣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以名入。宸笔点其一,曰:“此人可。”在廷皆惊,中书不敢复请,趣使行。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竟往。渡江,始铉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铉不测,强聒而与之言。居数日,既无酬复,铉亦倦且默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