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卫生间的盆柜早就坏了,去年柜门最下面就开始长起了类似木耳的东东,恐怖。
其实想想,装修已近十年,卫生间又没做干湿分离,木板长期受潮,不坏才怪。
最近,老公终于对坏了柜门的盆柜忍无可忍,网购了一个。
预约了人上门安装。
安装师傅是一个小伙子,穿着随意,说话声音响亮,语气干练。
一进门,就问:“装在哪个地方?阳台还是卫生间?”
老公告诉他装在卫生间,然后带他到卫生间查看位置,又到阳台上看了还没打开包装的新柜子。
还装在老地方,提前已经讲好让他帮我们拆一下旧柜子。
安装师傅在做事时,老公就在旁边站着,不时帮一下忙。
我也在旁边站着,担心拆旧柜镜面时,会不会碎掉,墙面上的胶会不会处理不净,柜子后面墙体、柜子下面的积尘会不会很难清理。
两个大老爷们,共同做一件事,很快就聊了起来。
老公问他是不是哪个公司的员工。
他说不是,一个人单干。
然后又说他做这个类似送外卖,在平台接单、抢单,自己有技术、工具、手机就行了。
这点让我挺意外的,本来以为现在只有外卖、快递、出租车等行业有抢单模式呢,没想到连上门安装也如此了。
老公又问他生意怎么样。他说还行,有时候特别忙,一天到晚有单,有时又很闲,但是养家糊口够了。
02
厨房里的传来热水壶沸腾的提示音,我赶忙去冲水。顺便给安装师傅泡杯绿茶。
等我端着茶水回来的时候,就听到他说:
“大哥,你都不知道在合肥生活有多孤独啊。下了班都不知道该去哪,去干啥。”
老公说:“你家人不是在这边吗?”
“老婆孩子是在这啊,但我老婆也感觉很孤独,她也不想在这里生活。”小伙子一边给新盆柜安装“腿”,一边回答。
“那你们想去哪个城市生活呢?”老公问。
“我老婆是广西南宁人,她很想回到那里。我是在那边读的书,有不少同学朋友在那边,跟老婆去那里也行。”
一个安装师傅,老婆孩子在身边,做的事足以养家糊口,但却感觉孤独。这让我颇感意外和好奇。
这些年,我在合肥读书、工作、成家、过日子,这个城市哺育了我,我也在心理上极其依赖它,把它看着家,在这里我才有安全感。没想到却有人把它看成一个孤独的所在,这让我意外。
他们到底是怎么扯上这个话题的?这让我好奇。
小伙子走后,我就这事问老公,问他们怎么扯上“孤独不孤独”这么有深度的话题。
老公说,他只是随便跟他说那么一句,说合肥挺好的,生活安逸。然后,安装师傅不这么认为,不就聊出“孤独”来了吗。
我感叹,真没想到啊,我认为这么有幸福感的城市——确实也是如此,有官方评选结果为证,竟然有人不这么认为。
老公说,这太正常了啊。
然后,他就说了他发小谁谁谁,在沿海城市打拼多年,最近回来了,说因为在那里交的都是酒肉朋友,一个人的时候,常常难受得想哭。
他客户谁谁谁,好长时间没联系,最近电话了一次,说不在合肥混了,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了,说在这边有个啥事儿,连个人照应都没,太孤单了。
03
我好朋友小若,毕业后在江苏工作。
后来,在网络上认识一个北方男孩,聊着聊着,产生了感情。
她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多年的人脉关系,嫁到男孩所在的北方小城。
婚后三年,生了两个孩子。
婆婆很难相处,她只好自己带孩子。
在那个陌生的地方,她一个外地人,又不工作,整天在家围着孩子转。
她说,在那个城市好孤单,感觉世界上除了老公和孩子,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她还说,真的是举目无亲,一个朋友也没有。
她老公开玩笑地说,要啥朋友啊?我不就是你朋友吗?她把这话说给我听的时候,是哭着说的。
实在很寂寞的时候,她就给我打电话,说真怀念在合肥一起上学的那些日子啊。
然后,我就一遍遍陪着她回忆曾经共同认识的那些人,一起做过的那些事,一起吃过的那些小吃。
即便这样也无济于事,她最近和我说,查出患了抑郁症。
我作为远方的朋友,和她偶尔打的那些电话,还是没办法拯救她在那个城市深不见底的孤独。
我一表妹和她老公,去年从上海回来。
他们在合肥买房子多年,但是工作一直在上海。
这两年,考虑到孩子上学,决定稳定下来。
隔三差五,我们总会聚一次。
无数次,就着温暖的灯光和美食,我和她举杯对饮,相谈甚欢。
有一次,她感叹,如果不是我和他哥在这边,她在这个城市生活会非常不习惯的。因为有亲人在,就不感觉那么孤单了。
04
其实,人的孤独与城市无关,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爱。
周国平关于社会性质的孤独有一句话:孤独是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
就是因为有爱,有渴望,才会产生孤独感。
当你孤单时,你会想起谁?
无论你是谁,身在何方,愿你的孤独有人抚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