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梦境影评书评·乐评诗评·简书评台好书读经典
人都说书越读越薄,这一本,缘何越读越厚?

人都说书越读越薄,这一本,缘何越读越厚?

作者: 青源雨桐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18:51 被阅读25次

这一本书,我从初中时期,开始第一次正式阅读。读这本书的历程,至今已历经十五个春夏秋冬,然而对于其他人而言,我读这本书的时间,又是何其短也……

这一本书,不在于身份地位,无关乎文化水准,人人都值得阅读。更是毛主席极力推荐的书籍:“作为一个中国人,既然有阅读能力,不可不读……读一遍也不行,最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想必说到了这里,大家早都猜到是哪一本好书了……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的出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公众的认可程度。热爱文学or热爱生活,并用心读过此书的人,相信必不会质疑此言。

最真诚的坦白,准备写一篇关于自己多年来捧读《红楼梦》的文章,真心需要莫大的勇气。于是索性就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读这本书的种种挣扎历程吧~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不止一次的,准备试读这本书,我也是其中之一。最初读红楼梦的那几年,每每翻开书,总是在第一回中转圈圈:一来,古白话文不那么好懂;二来,作者似乎想要把全书所有的精妙奥义,统统在第一回中酣畅淋漓地巧妙表达,信息量忒大。那时候的自己,不论阅读能力还是理解能力,确实十分有限……于是每每下定决心开读,读的都是开篇这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罢,看着密密麻麻的通篇文字发呆,良久,而后半放弃半不甘心地合上书本。

很幸运,我初中的语文启蒙老师,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文学兴趣,并且极力推荐红楼梦。有一次期中考试,红楼梦的开篇诗句作为一道附加题考我们,看到题目,我开心极了,要问红楼梦具体讲些什么,人物关系怎样,那时的自己估计仍然不甚明白,但是这首开篇诗,少说也看过十遍八遍了,当然烂熟于心。侥幸的心理外加丝丝得意,好似真的读过一般……后来,集体语文活动课,课上老师组织了一次红楼阅读大赛,小组问答得分制,轮到我时,抽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红楼梦人物里,板儿是什么身份?”——我一时想不起来,想想全书里那么多的人物,老爷、小姐、公子貌似都不应该是这样的名字,嗯,大概是某个丫鬟吧~于是心存侥幸的蒙着乱讲:“是丫鬟?”——引来全场的哄堂大笑——我才意识到,此“书”用时方恨少……从此,正式发奋阅读此书。不过是读来读去,大概对人物关系有了印象,其余故事文墨,实在不明就里……

直到高中时期,刘心武老师于《百家讲坛》中揭秘红楼新解,从各位研究红学的前辈及其评论中,慢慢的读懂红楼,虽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但在内心深处,却好像暗暗相信了些什么,书中的人物形象与语言,逐步的丰富立体起来。刘心武老师的评说,侧重于探寻人物的原型及历史背景,还记得那时候读红楼,好似入魔一般,梦里自然少不了红楼人物的身影,甚至在梦里,遇见不认识的人,都要上前问一问“您的历史人物原型是?”

到了高考前夕,明知道还没有准备好的,安慰自己准备好了,所有的知识点和教材都看不下去……那个特殊的时期,我又一次忍不住翻开了红楼梦。之前只着重翻看前八十回内容,因众人都认为高鹗续写的部分不符作者本意,这一次,我却偏要反其道而行,着重读了此书的后四十回。读的过程里,仍觉有不少趣味:看到秦可卿魂梦又与凤姐重逢的段落,开始疑惑;尤其到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段——好一个还至泪尽,再无可还,好一个多情付诸东流水,无怨无悔!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祈盼心爱的宝玉——好……不由赞叹良久。

待到步入大学殿堂,每每将己身浸泡在图书馆,便少不了翻上几本关于红楼梦的书,也趁着自己大学里那丰富的图书资源,悄悄看过古书影印版,非常滴幸福~从此更一发不可收拾……

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前夕,重新修整自己的时刻,又通读了一遍红楼梦,这一次,读的是周汝昌老师校订版刘心武续本。读到文墨下,司棋与潘又安双双殉情之时,不由得再度感慨。而后,重温87版《红楼梦》电视剧,看到黛玉等宝玉不见,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境,竟也忍不住一同流下泪来……

再读红楼,是研究生深造时期,偶然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细说红楼梦真结局,林黛玉竟嫁……

读罢竟然浑身发冷——也许这就是现实中残酷的一面,以至于曹公这般文学大家,写作时,仍有不忍落笔之处……转发时忍不住加上两句:本已信黛玉与北静王必非无由之笔,细想黛玉品性,既已将毕生血泪赋予顽石,断然不能移情,又讖“冷月葬花魂”之语,可知无奈痛失之凄凉……林妹妹如此人物,作者挚爱至怜,从此一解,好似通了,叹叹!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离合悲欢……

而今再读红楼梦,我有两处私心:一来,为自己的食品事业,寻根之心,找一些文化底蕴;二来,为这些年来,曾经走过的实实在在的路,如读者般,通过这部文学巨作,再读升华整理……

洋洋洒洒写到这里,不知道读完这篇的朋友,是否与我一样?有过类似读红楼的经历?

关于红楼梦的更多片段感悟,后续会陆续更新在这里……

感谢简书,感谢一路相伴的你……

相关文章

  • 人都说书越读越薄,这一本,缘何越读越厚?

    这一本书,我从初中时期,开始第一次正式阅读。读这本书的历程,至今已历经十五个春夏秋冬,然而对于其他人而言,我读这本...

  • 清晰与模糊

    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的印象最深的话,是“书,越读越薄;书,越读越厚”。 书越读越薄,是要记住书的内容,把纸面上的文...

  •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小时候,我常听老师讲, “读书先要越读越厚,然后要越读越薄” 。我当时不甚理解, 但印象深刻。 上周我读了一本袖珍...

  • 细察深究|书是越读越薄还是越读越厚

    文|正夫 我把读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混脸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会感觉手中的书很陌生,经过不停的翻呀翻呀,书...

  • 好书推荐 || 五月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好书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 让你成长的书,越读越厚 让你学习的书,越读越薄 让你娱乐的书,看过就忘 阅读...

  • 20181208 花猫读书(234)时间看得见(6)

    我将我面临过的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场景、每一个问题都归纳成适用的方法论。 书越读越厚,之后越读越薄。

  • 时间看得见

    各人的读书习惯不一样。在我小时候,老师说:“书越读越厚,之后越读越薄。”我现在知道,要想将好书读薄,那真是要花费很...

  • 开合式厨房给餐厨更多新主张

    我们常听说书可以越读越厚,同理,其实我们的小家也可以越住越大。 最近读的一本家居类的书让我产生了很多启发,今天就跟...

  • [诗词创作技巧]初学仿写之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目录 常言道,读书先越读越厚,而后越读越薄。写文章也是一样,先越写越长,然后越写越短。对于诗词初学者,也要经历这个...

  • 睡前思考:9

    年轻时,书是越读越厚,书上做满了各种补充、心得、灵感和总结的笔记。而现在书应该越读越薄,因为我们要读的书太多,现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都说书越读越薄,这一本,缘何越读越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vb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