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余额只剩40天,年初写下的目标计划不知道实现了多少,雄心壮志立下的flag不知道拔了多少,大多数人乐于做计划,疲于行动,年复一年,乐此不疲,虽在年底时会抱憾几声,但很快会被新年的憧憬盖过,继续写下几年前一样的清单。
行动力固然是最重要的,但也许你立flag的姿势就错了,也许公司或部门编制年度计划的套路可以改一改了,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最近在学习一个器,叫OKR,市场上已出了不少书籍,因为它是谷歌公司工作方法之一。我了解OKR是在看吴军的《见识》一书时他用OKR方法列举了自己一年的计划以及季度的跟进,接下去的读书笔记源自《OKR:源自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
-----------OKR是什么-----------
OKR是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旨在确保员工紧密协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进组织成长的、可衡量的贡献上。
这个定义里有六个要素:严密的思考框架,持续的纪律要求,确保员工紧密协作,精力聚焦,做出可衡量的贡献,促进组织成长。
*严密的思考框架:OKR不是每个季度简单的跟踪结果,而是要超越结果数字本身,思考结果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发掘出问题找到突破口。
个人理解:OKR的顶层设计是使命愿景和战略,OKR的制订必须向上对齐,OKR的本质是提升组织绩效,提高个人产出,而不是拘泥于绩效结果本身,而要通过OKR结果的达成来发现组织和自身的问题。
*持续的纪律要求:要杜绝目标制定后的束之高阁,要季度刷新OKR,仔细确认结果达成情况。
*确保员工紧密协作:OKR对每一个人都充分共享,组织内从上至下都可以看到OKR及其达成情况。
个人理解:在每个公司里多少都会存在筒仓效应,部门墙现象严重,由于当下常规公司组织架构的设置,部门之间的制肘在所难免,但部门之间的墙必须要有一头门或者窗户来打通,流程自然是一个很好的管理方法,OKR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因为它本身带有透明属性。而这种透明属性也可以带来组织的纪律约束,就如大家都在一个公告板上写自己的目标和要实现的具体结果,如果有个人什么都没写或者写的很少,那自然是脸面上挂不住的。
*精力聚焦:OKR不是,也不应被当成是一张待完成的任务清单。OKR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识别最关键的业务目标,并通过量化的关键结果去衡量目标达成情况。
个人理解: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做事情轻重缓急的四象限图,我认为OKR就是要让大家找到最重要的那些事,并集中绝大部分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情,包括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那些例行事项不应纳入OKR范畴。但不纳入并不意味着不做。
*可衡量的贡献:KR通常(几乎完全)是定量的,这是它的一个自然属性。任何时候,如有可能,我们都应当尽量避免主观描述KR,KR要能精确地指出它的达成对业务究竟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个人理解:本书后面介绍了KR的类型,我们大部分人会选用里程碑式的KR,比如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之类的,这种里程碑式的KR不够定量,要尽量少用,而且好进行细化,比如产品要率先进入中国上海,或者要完成在上海的广告投放。
*促进组织成长:OKR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就是看实际结果如何。
---------OKR不是什么--------
OKR不是绩效考核工具,它是结果的呈现,与薪酬之间是松散的关联关系,但它可以为绩效评价提供良好的支撑。一句话,要让人们敢于挑战和冒险,而不是只为达成他们的数字目标以得到奖励。
OKR不是一个项目,更不是一个短期执行完毕就结束的项目。吴军老师写到OKR已经内化成为谷歌员工的一种工作方式,是文化的一部分。
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肯定有一些共通的制胜DNA,让我们多学一些优秀人士在用的套路,探究背后的底层逻辑,打造适合自己个人成长的方法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