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班上有位女同学,年前的期末考试她没有参加——好像是她母亲去世了。她母亲是什么原因去世的,没人敢在班级群里公然打听,我猜测是生病。
那女同学平时在班上成绩不是很拔尖,但母亲的突然世故对她打击很大,似乎一下子就长大懂事了,因为在这个漫长特殊的寒假中,那女同学的成绩居然突飞猛进——上次学校组织的网上考试,她拿到了上中学后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班级第一。
当孩子班主任把名次发到班级微信群里,我看到那女生位居第一时就对儿子说:“XX的妈妈好像在你们期末考试时去世了,她现在这么刻苦学习,她妈妈在天堂里知道了一定很开心!”其实我本想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是“可惜她妈妈看不到了!”但我无论说啥,儿子似乎都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昨天下午5点钟,孩子班主任在网上用钉钉开学生、家长会。班主任让一些孩子发言,其中那个第一名的女生也说话了,原来她母亲确实走了。她说的大意是:以前没心没肺不刻苦学习,现在家里突然变故,逼得她不得不静下心来卧薪尝胆,所以成绩才上来了……她说的话我变相总结一下就是:现在唯有刻苦学习,才能报答九泉之下的母亲曾经的养育之恩。她转变的原因虽然和我猜测的一样,但真从孩子嘴里得到证实,我不禁又有种悲凉。
记得去年夏天的暑假中,孩子的数学老师有天要求孩子们把做过的作业送到学校去给她检查。那天我和孩子到时,老师办公室里已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我以及其他几个家长坐在沙发上等候。就见有个女生的母亲和老师说了一会话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到走廊上去哭了好久。后来才知道那女生的父亲生了大病,好像在家吃药修养,她母亲一个人在打三份工的同时,还要照顾家里的三个人——病人及她姐弟俩。
那母亲为何会突然崩溃?因为她的辛苦付出,女儿居然熟视无睹。母亲和老师反馈“我给她报英语单词(英语老师要求孩子们提前学习新学期的单词),无意中发现她居然早就在写好在另一个本子上偷偷抄!”女生听到母亲公然揭短,还强词夺理的反驳,那一刻,那位母亲突然就觉得自己毫无希望可言了。自己没日没夜的付出,用柔弱的肩膀强支撑起这个家,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们享受应有的教育。顾不了自己身心的疲惫,来监督配合孩子学习,但孩子却是这样的学习态度,尽这样来胡弄自己,并且还不知道悔改。任何处在她那个位置的母亲都会情绪失控——因为数学老师知道她家的困难,曾在家长会说,班上有个特困家庭的资料费不收——应该就是指她家。
……
这倆个女生都是儿子的同学,一个是母亲走了,孩子一下子觉醒;一个是父亲生病,母亲在苦撑着摇摇欲坠的家,孩子还麻木不仁。我悲哀地想:“难道非要失去至亲,孩子们才能懂事吗?为了孩子,我们做家长的什么代价都舍得出,但这个代价却出不起啊!”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为了孩子学习的事,舍得出这个代价的也不乏其人——家长自杀的事时常发生。但家长自杀后,孩子们会怎么样呢?没人调查研究过。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位相当优秀的母亲和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居然接受不了孩子(自己)在一次月考中,成绩从年级前十之内跌到年级70名。为此母亲慌了神,制定了一系列学习计划,但孩子却厌学。由此激发了矛盾,母亲在和孩子多次沟通均失败后,倆人终于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家里的父亲不放心孩子,晚上一直陪着,但没想到母亲在心灰意冷之下,夜里居然跳楼自杀了……
这位母亲倒是舍得用自己生命作为代价,想唤醒孩子,但孩子说不定会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抹不掉的阴影。我想,即使那母亲的死没有唤醒孩子奋发图强,而是不再去学校上学了,孩子的父亲也不会再逼了。学业和生命比起来,孰轻孰重?那位父亲不会傻到失去爱人后再失去孩子吧!?
所以,拿自己生命作为代价,来和孩子一较高下的家长,是最愚蠢、最愚昧、天底下最无用的家长!
小时候听评书《三请樊梨花》,其中有一段好像是这样:
樊梨花的师傅梨山圣母,为了帮樊梨花试验薛丁山是不是真心悔改认错,就给樊梨花吃了一种假死的药——七天后能恢复。樊梨花躺在棺材里(好像能听见),薛丁山见樊梨花“死”了,以为是自己把她气死的,哭得伤心欲绝的样子都让天地动容,所以樊梨花那次就原谅了薛丁山……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有世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却相爱了,为了躲避父母逼婚,朱丽叶吃了神父配置的假死药(好像三天后能醒过来)。但由于送信人的失误,罗密欧以为心上人真死了,所以他在她身边开枪自杀了。醒来后的朱丽叶难以接受事实,也开枪自杀追随恋人而去……
我在想:假如世上真有假死药的话,即使卖天价,我也不惜去试试。儿子能像他那位觉醒的女同学更好,即使震不醒他,我最多损失买药钱,老命还在!
但是,那药只是天才的写书人为了剧情的需要杜撰出来的,要想真有这样的药,还得需要孩子们现在刻苦学习知识。因为
——只有掌握了知识,将来才有可能发明和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