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洞见
——《卡片笔记写作法》第3章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1、文章摘要
写作本身可以让人发现事情的漏洞,直到把东西写下来,我才知道自己在真正想什么。
使用卡片盒时,你不用担心找不到写作的主题。写作可以看作是对文稿的修改,是将一系列笔记变成具有连贯意义文字的过程,而我们每天都在记笔记,并且在卡片盒里建立联系和索引。
记住这个教训,一个想法或事实并不仅仅因为你很容易得到它而更有价值。
对很多人来说,头脑风暴仍然是产生新想法的最佳方法,但我认为这不过是固执己见的另一种说法,是一味教我们凭记忆背下来,而非借助外部工具来思考和学习,是僵化的教育体系的映射。测试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不能代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在进行头脑风暴时,能提出(实际很可能是回忆出)大量的想法,也不表示这些想法的质量就高。
在选择话题时,我们想找的是那些重要的、有趣的、能利用现有素材的话题,但实际上大脑却会优先考虑当前容易获得的想法。这是因为大脑提取信息的方式并不符合脑力活动的最佳需求,大脑更偏爱最近遇到的、有情感附加的、生动具体的,或者是押韵的想法,而那些抽象的、模糊的、没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或者是听起来不顺耳的想法都会被我们置之脑后。
在使用卡片盒工作时,我们不再需要担心写什么,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回答这个问题。每当我们读到一些东西时候,就会判断那些值得写,然后记下来;如果这与我们的长期思考有关,对发展已有的想法有帮助,我们就会记录到永久笔记里。不仅如此,我们还会不断思考新信息与已有想法之间的联系,并以文字的形式将这些笔记之间的联系记录在卡片盒里。这样我们就有了清晰可见的想法集群,也就是可以用于文稿写作的素材。
一个显性发展的想法集群会吸引我们更多的想法,并提供更多可能的联系,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对阅读和进一步思考内容的选择。这些想法集群会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路标,为我们指引值得思考的东西。随着工作的持续发展,这些主题也在自下而上的生长。
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不断推进,靠的不是事先计划,而是过程中的试错。
2、获得的感知
我们产生自己灵感或者想法的时候,最好是要写下来,我们只有写下来后,我们才能审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逐渐建立自己的卡片笔记,形成自己的卡片集群,我们可以把这些素材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分享自己的洞见。
3、自己的思考
我们的大脑最会记起自己最近接触到的、生动的、具体的想法,而对抽象的、模糊的总会置之脑后,所以我们建立自己的卡片盒,我们的好想法是自己在几个月内反复锤炼而形成的。会一直存在于卡片盒内,甚至还拥有与其相关联的支撑性材料。我们学会运用自己的卡片盒来工作,锻炼自己的长期思考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想法,我们自己洞见就通过自己积累的主题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的写作主题。
4、自己的行动
要明白大脑的运转机制,头脑风暴并不能产生好的想法,只有卡片盒自下而上的发展,想法才会越来越多,我们用务实的眼光来审视,才能发现有趣的想法,通过这个想法产生更多的联系,让自己去阅读更多的内容,积累更多的素材,思考更多的主题,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