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敏感的力量》,作者[德]卡特琳·佐斯特,2019年2月出版。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高度敏感的概念和特性;第二部分讲实际案例与观点,高度敏感的人都经历了什么;第三部分讲策略和启发,是什么让敏感的人变得强韧。
正如作者所言,“这不是一本心理学手册,而是一杯混合了客观信息和真实案例的灵感鸡尾酒”。
我之所以端起这杯酒,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高度敏感者,至少在很多地方是。我希望自己能品一品这杯酒,从中找到共鸣、找到力量。
1.自我测试:你是高度敏感者吗?
虽然自认为堪称敏感者,但我还是按图索骥做了个测试。事实上,测试结果并不重要。是或者不是,是高度敏感者还是一般敏感者,都只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如果不能接纳自己,测试结果不过是给自己扣上了顶帽子,徒增烦恼而已。
做测试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多敏感、在哪一方面比较敏感一类的问题加以否认,是没有意义的。对我来说,自我测试的意义在于在测试过程中,我知道大体可以从哪些角度,通过哪些表现来观察自己,进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接受自己。
30道测试题如下:
1-我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非常敏感,我的感官印象经常使我感到不适。
2-我最喜欢安静自主地工作。
3-对我来说,找到自己的使命很重要。
4-我思考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各方面的联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全面地思考问题。
5-即使我有兴趣去参加一个聚会或一个大型活动,活动中的人和事也会很快让我感到疲惫。
6-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的思绪经常天马行空。时至今日,我仍然拥有别人无法理解的想象力。
7-一方面我可以享受生活中美好、精致、温柔的事物,可另一方面噪音、明亮的灯光、强烈的气味、瘦小的衣服以及人群则让我感到无法忍受。
8-当我感受到过度的刺激时,我会躲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独处。
9-能得到赏识以及在与我价值观相符的地方工作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10-我的朋友不多,但是关系相当亲密,我们会进行深入的对话。
11-当其他人刚刚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时,我通常已经精疲力竭了。
12-我对药物、咖啡、茶、尼古丁、酒精非常敏感。
13-我比较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14-我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状态。而且我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之间的界限经常会变得模糊。
15-我需要很长时间来处理自己经历过的事件。有时候我会突然想起以前的一件事,然后在脑海中“回顾”一遍。
16-我讨厌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工作。
17-我会避免接触那些包含暴力、死亡和攻击性因素的消息和电影。
18-只有当我感到我的工作有意义,并且可以发挥我的长处时,我才会在工作中感到舒心。
19-在我的生活中,公正、信仰、意义、价值、伦理以及灵性很重要。
20-据我观察,我的心灵和身体对压力、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和高压环境的反应比其他人要快。
21-来自媒体、短信、邮件洪流中的刺激让我很不舒服。
22-其他人觉得我的观察细致入微,感觉灵敏。
23-对我个人而言,亲密感和距离感之间的平衡在亲密的关系中非常重要。
24-我的长处包括有移情能力、直觉和创造性。
25-我经常可以感受到某个人心口不一,并且大多数时候它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接触中得到证实。
26-我可以很快地承担责任,但我只有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才会接受某一项任务或询问。
27-当人们和我的价值观、期待不合时,我必须注意,不对他们进行评价。
28-从小我就觉得很多人不敏感或者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29-在突发事件中,我可以保持行动能力,并且能够快速掌控全局。
30-有时候我可以事先就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或者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感受到我身边的人遇到了让他不愉快的事。
30道测试项,打的钩越多,就越说明测试者属于那15%-20%的高度敏感人群。
2.自我评估:你能接受自己是高度敏感者这一事实吗?
测试让我看到了高度敏感者的表象。而归根结底,其本质特征是什么呢?作者援引了瑞士高度敏感研究所所长、作家布里吉特·屈斯特的观点,即所有高度敏感者共有三个明显的标志:
·狭小的舒适区域
·受到刺激后易产生过度反应
·在接收刺激和信息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马蒂·莱利在其著作《内向者优势》中对内向者的研究观点:区分内向与外向的本质特征是两者是如何消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如何恢复自身能量的。一般来说,内向者更倾向于花时间独处,外界的刺激易使其疲惫,他/她通过独处的方式恢复自身精力。
有意思的是,卡特琳·佐斯特对高度敏感者的认知逻辑和马蒂·莱利对内向者的认知逻辑高度吻合。比如:
人们对内向的看法存在偏见 & 人们对高度敏感者的看法存在偏见
内向是一种很普遍的个性特征,它不是一种疾病,也不等于孤僻、冷漠,但你也没法改变它。& 高度敏感不是一种心理问题,也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禀性。
区分内向与外向的本质特征 & 高度敏感者的共有特征。
内向者有很多优势 & 高度敏感者有很多优势
作为内向者如何面对自身的优势和挑战 & 作为高度敏感者如何面对自身的优势和挑战
........
这或许是因为高度敏感者与内向者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大约有70%的高度敏感者属于内倾型”。
或许正是因为《内向者优势》的影响,由此及彼,以致于在翻阅此书之前,我就意识到:与高度敏感有关的特征一方面是有好处的,而另一方面也给自己或交往对象带来了压力。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案例、通过体会其他高度敏感者的感受,我越发坚信:即便属于那15%-20%那部分,高度敏感者也仍然是正常的群体;高度敏感不是一种心理问题,也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禀性。
我也很认同作者的结论:
1.高度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秉性。高度敏感的人感觉非常灵敏;他们对刺激和信息的感知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更加深刻。
2.高度敏感的人会遇到特殊的挑战。过度刺激和压力、自我怀疑、脆弱感以及恐惧和罪恶感都是敏感者在成长路上会遇到的挑战。重要的是,我们要面对自己。因为只有了解自己缺点的人,才能真正变得强韧。
3.高度敏感的人也具有一些需要被发现、被经历的优势。比如:细腻的感知能力、联想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度的移情能力和直觉、强烈的价值观、创造力、认真仔细、社会性理解、寻根究底以及带给别人激情的能力,诸如此类的能力经常出现在高度敏感者身上,并且非常突出。那些认识自身潜力的人,可以把它们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过得既敏感又强韧。
3.自我激发:你要如何变得强韧?
当我意识到高度敏感者的特性缘自于对刺激的过度反应,我很自然地想到:怎样才能减少对外界刺激做出过度的反应?比如,一个对噪音敏感,厌恶喧杂的人,一是减少刺激源。尽可能避免到喧杂的场所去,比如,劲吧。二是借助工具改善环境。比如,戴防噪耳机。三是提醒自己有些刺激是正常的,规避不了,但可以有意识去忽略它。比如,在开放式的办公室,进入心流状态,屏蔽外部干扰。
而作者给出的变得强韧的道路显然更系统:感知→信任→允许→体验→加工→原谅→成长→集中注意力→享受
信任——这是一种我们拥有并且应该好好爱护的能力,请相信它是值得的
允许——允许它们进来,并在我们身体里流淌,哪怕它们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原谅——与人们,与这个世界和解;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摆脱受害者的角色
成长——从让你感到舒适的环境中走出来
集中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减少过度刺激,减少自我怀疑和伤害。
对变得强韧之路,作者是这样描绘的:“我们一步一步踏上了正确的道路,行李箱里装着信任,带着开放的、不随意评价别人的态度,时刻准备着治愈旧的伤口,原谅伤害我们的人,把矛盾和冲突看作是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的感觉舒适区变大了,另一方面我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要相信生活,相信自己,哪怕出现新的状况,出乎我们的意料,让我们感觉似乎要从头再来。”
事实上,《高度敏感的力量》和《内向者优势》一样,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让被社会偏见误解的那一类人意识到:他/她可以遵从自身高度敏感/内向的禀性,并发挥这一禀性优势;可以选择一个适度的“刺激水平”,在保持自身禀性的同时,较好地融入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向者优势》是一座灯塔,指引着《高度敏感的力量》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