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父母给的年货,被子女扔进高速服务区垃圾桶”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从图片上看,垃圾桶旁,散落着一袋袋被遗弃的年货,其中不乏猪肉、酥肉等,这一幕,让人不忍直视。这些被丢弃的年货,背后是父母沉甸甸的爱,是子女对这份爱的无意识忽视,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家庭情感课题。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春节是团圆的象征。进入腊月,父母便数着日子,盼望儿女归家。平日里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临近春节,不辞辛劳,准备了大量年货,要把自己眼中一切最好的,都做给在外辛苦了一年的子女品尝。春节期间,子女拖家带口,千里迢迢,一定要回到老家和父母团聚,共同度过一个祥和团圆的春节。等到子女返程的时候,父母恨不得倾其所有,为子女准备带回去的好东西,这是一种深沉而质朴的爱的表达。父母或许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情感,但会用行动将爱倾注其中。那些精心挑选的猪肉、亲手制作的酥肉,甚至油炸的豆腐片、丸子,或者是自家地里种的萝卜、白菜,每一项都承载着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与祝福。
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一种本能。他们总是希望子女能够拥有最好的生活,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在所不惜。在准备年货的过程中,父母会早早地开始忙碌,从挑选食材到烹饪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看似琐碎的细节,都是父母爱的具体体现。
然而,这种爱的表达往往是无声的。父母不会在子女面前夸耀自己为他们做了多少,他们更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爱。这种无声的爱,虽然含蓄,但深沉而持久,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也不会刻意地渲染,却能在生活的点滴中温暖子女的心。
因此,当我们看到网络上某高速服务区那些被遗弃的年货时,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心酸。这些被丢弃的年货,背后是子女对父母爱的忽视与冷落。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那些年货是父母用心准备的,是他们对子女的爱的象征。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父母爱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他们丢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丢弃了父母的关心与爱的情感。
但是,反过来,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被丢弃的年货,折射出的可能是“中国式亲情”最令人痛心的软肋:父母往往习惯了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却忽略了子女是否需要这种爱,父母的这种爱,是否给子女造成了某种麻烦,甚至心理上的负担。实际上,我们不妨从这件事情上思考一下,两代人应该如何表达爱,父母子女双方是否应该能够换位思考,避免强加爱给对方,才能减少矛盾的发生,才能让双方都轻松愉快。因此,对于此事,不能仅仅围绕孝道进行简单的指责,而应该透过表面现象,去体会事情的深层含义。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烦恼。这些年女儿在外工作,每年顶多回家一次,每次返程,总想多准备一些食物让女儿带回去,女儿一概都是拒绝的。开始的时候,说得多了,也会不情愿地带上一点儿,两次之后,就明确地表示,不想带,也不需要带,带着路上是个麻烦。至于非要说家的味道,说实话,我做的食物,即便女儿喜欢,她也不想麻烦我。后来,我们就达成一致,每次她返程,什么都不带,不管是买来现成的,还是在家准备的。
最近两年,我去她那里的时候多,起初我也会买一些她小时候喜欢吃的熟食。在我们县城通高铁之前,坐车需要十几个小时,怕变质,事先准备好,在冰箱里冻上。仅仅带了一次,女儿明确反对,路上不方便,而且告诉我,她现在口味已经变了,小时候爱吃的家乡特产,现在不那么喜欢了。也许是善意的谎言,但是,不管怎样,尊重女儿的意见,我现在去她那里,就是一个行李箱,里面几件要换洗的衣物,轻装简行,挺好。
年前腊月二十六,我去女儿家和女儿一起过春节,车到站,女儿帮我拉着行李箱去停车场的路上,我告诉女儿,我可一点年货都没带。女儿笑容灿烂,“没带就对了,带了的话,我和你绝交。”我也笑了,说为了你不和我绝交,以后啥时候来,什么也不给你带,路上我还轻松了呢!”
这次出行,在车站候车的时候,遇上了一位乘坐同一趟高铁到上海儿子家过春节的老太太,七十多岁了,一个人带了一个大行李箱,一个不小的纸箱子,手里还拎了一个布袋子,她告诉我,除了布袋子里的东西,都是给儿子一家准备的年货。看我就一个小行李箱,后悔自己带这么多东西,又重又不方便。对我说,以后再到儿子那里去,也不带这么多东西了,儿子不让她带的,怕她路上不安全。她知道,这次儿子看她带这么多东西,肯定又要埋怨她了。老太太也觉得带这么多东西麻烦,不带吧,又觉得到儿子那里去呢,不带些好吃的心里过意不去。可儿子想的是,母亲一个人,又年纪大了,坚决不让母亲带。所以,娘俩也会为这事不愉快。
因为父母子女之间真挚的爱的存在,都想为对方好,“为你好”更是父母发自肺腑的行为,甚至要把爱“全部给子女”,从不想到留一点给自己。高速服务区垃圾桶内扔的肉类,当事人回应说,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老人放的,因为堵车,从贵州到黑龙江要很多天,车内温度高,怕臭了才扔的,也实在是无耐之举。并且表示自己很感谢父母的心意,也请大家放心,自己每个月都会给父母打钱。如果真是这样,那也让人感到欣慰,子女毕竟不是没心没肺,是懂得感恩的。
现实生活中,不管距离远近,我们也许都经历过父母子女分别时的“拉扯”,父母极力劝说让多带,子女则尽量不带或少带。父母趁子女不备,把“好东西”偷偷放车上,或者塞到哪个袋子里。现实中很多父母出于对子女无私的爱,确实是这样做的,有时候,子女到家了才发现,往往带回家了很长时间才吃完,或者放坏了扔掉的时候自然也是有的。作为父母,如果在表达爱的时候,能事先告知、商量,也许就不会出现服务区扔肉类的难堪局面。
当然了,在这里我们并非是指责老人,而是觉得,父母子女之间表达爱的方式,是否也需要改进。父母应该听听子女的想法,也尊重子女的想法,子女一方,面对父母无私的爱,也不要产生逆反心理,而是多一份耐心,好言好语地给父母解释原因,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想法。
总之,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在表达自己对对方爱的时候,最好还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不要单纯地考虑“为你好”。因为两代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很不一致,如果总是以自己为主,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对方身上,只强调“我是为你好”,就容易出现矛盾,好心办坏事。唯有双方都能够换位思考,善于自我检讨和反思,避免强加爱给对方,才能爱意浓浓,和谐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