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爱洗碗,我也不爱。小时候,和姐姐分摊家务,就像两个小孩分饼,在洗碗上经常锱铢必较,哪天中午洗了碗,晚上坚决不洗;哪天洗碗的量大了,第二天还要洗便觉委屈。
我们用过时段分配法,比如我晚上,她中午,可中午洗的碗少,我便觉得不公平。我们还用过项目分配法,比如我收拾厨房和餐桌,她洗碗,可我俩都更乐于收拾厨房和餐桌,她便觉得分配不合理。
为什么洗碗成了我们的主要纷争战场,为何我们都不爱洗碗?从前,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几十年后的今天,让我忽然想起了它。
这天,我回娘家,午饭过后,我收拾完餐桌开始洗碗。洗碗中,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这些往事,也想起了为何洗碗这样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小时候的我们却都不乐意做?
我打开水龙头,哗哗声想起,一下勾起了洗碗这件事留在我心灵深处的痕迹。我拿起碗,探至水龙头下方,热水注下 ,冲走碗里的油污与残渣,一些流入下水道,一些残留在我的手上,慢慢地手越来越滑,以至于稍不注意碗就有可能滑落,当所有的碗冲一遍后,手上已沾满油污。
记起小时候,我特别反感沾满油渍的手,而现在,这些黏在手上的油,若不是我刻意去注意它,它在我洗碗过程中好似不再存在。
我洗完第一遍,洗掉了油污,按同等大小分别垒起来,然后开始第二遍冲洗。这一次,我从大碗开始,早已没有了油污,而是冲掉附着在碗里、碗边的洗涤剂。
十几个碗洗好了,把碗里的水擦干,抹干台面和盆里的水渍,碗放入碗柜。结束了这次的洗碗。
小时候洗碗,因为不爱洗,经常拖沓,妈妈见不得我拖着一盆子的碗,对我唠叨两句,自己快速地把碗洗了。每见此状,我当场感到难为情,可是羞愧终是抵不过反感,屡犯屡愧,次数多了,妈妈就开始教育我。
那个时候从来每想过,为何妈妈能马上把碗洗了,而我拖拖拉拉、犹犹豫豫,我甚至没想过,我为什么要做家务,只觉得这是妈妈安排的任务,要执行罢了。直到出来读书,才觉得摆脱了洗碗这件事。
而现在的我,却能轻松接受它,也能知道妈妈为什么不会反感它。家庭是一个团体,做家长的才会知道,维护团体运作和团体分工协作的重要性。洗碗,是团体运作的一个点,不洗,下一次吃饭都难。小孩子的我,没有这样的视角。
再加上,洗碗的油腻感,以及身体腰酸的不适感,让我在洗碗中得不到良好的体验和成就。洗碗就成了小时候的我搬不走的大石。
我的孩子已经到了当初我洗碗的年纪了。他同我一样,对分配给的任务反感、拖沓。虽然,我还未让他洗碗。如果孩子没有团队感、没有协作意识,家务这件事,在他心中永远是为别人而做,从来不会想到,洗的碗里有自己吃的那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