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读书笔记
1.情绪体验和表达是家庭中社交互动和调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治疗中重塑人际互动的关键元素。
2.那些经常受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想太多的人总是把时间花在纠结上,总是想着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开始行动,结果永远开始不了。因为人性就是这样,我们把所有期待放在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选择越多,行动越少。
3.当某件事可以前进的时候,就坚定走出第一步,在行动中思考,思路变得开阔,后面的事也会顺利起来。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想法,选择对的事情做,坚持做,美好才会如约而至。
4.不良的思维方式才是抑郁症的主要根源。
菲斯汀格法则:生活中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其实我们很少对事件本身感到烦恼,真正使我们烦恼的是过多的联想和解读。
5.伤害自己的是对事情的看法,永远不是事情本身。
6.“真正心理成熟的人是没有坏情绪的”,其实他们不是没有坏情绪,而是他们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改变受害者思维,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很多人之所以悲惨是因为他们选择悲惨,即便有更好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还是会选悲惨。
拥有受害者思维的人,除了伤害自己的能力强大,改善其他矛盾冲突的能力几乎没有。
7.多转换思维,强大是重建自我力量的积极因素,不要总想着自己如何悲哀。
人生有90%以上的焦虑都只存在于自我想象中,所以没事儿别老想着以后。很多事我们无法提前预知,想得太多除了徒添焦虑,别无益处。
8.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来一定很酷。
9.胡适在《我的母亲》里写道:“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这比打骂还难受”。
在亲密关系中反应过度,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争吵,这都源于未能如实表达自己的情绪。
板块二:我的读后感悟
关于情绪控制和管理,看的书不在少数,一直还在学习的原因是“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真的遇到情绪上头,还是“硬碰硬”来“刚碰刚”。
情绪管控是一生的学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践行,不断调节,反复巩固一点点的进步。
相较于以前,需要别人对自己的情绪负责,需要别人安抚自己的情绪,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对自己情绪负责,自己安抚自己的情绪了。
更大的进步在于,可以更快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正在升腾,并及时理性地去控制它,只要不面对恶意挑衅和火上浇油,我恢复理性的沟通状态只需要不到五分钟。
像个安静观察的第三方,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情绪的起起伏伏。
该怎么去解决沟通的障碍?
不关闭沟通的大门,给台阶就下,注意使用柔和的语气语调,先从自我批评开始做起,引导对方进行良性沟通。
3分钟能解决的情绪问题,大可不必内耗几天几夜。
减少内耗的时间,剩下更多的时间,建立良性沟通模式,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更香吗?
并不是不重视情绪,而是在情绪恶化的开始就安抚它,避免窜成大火苗,避免伤人伤己。
对待父母长辈,也应如此,能用智慧的地方,不用武力。
这个武力,包括“冷暴力”冷战和“热暴力”争吵。
花短时间摆平纷争,花大时间制造浪漫,情绪控制还在修行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