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今天,我和丽的共同愿望:“三年后,拥有三百本书。一年最少读五十本。”
那时我们才开始爱上书。我与她都处在人生困境时期,唯一的良药和安慰就是读书。读书是陪伴也是力量。
我因为没钱买书,多数时候是刷白条。这几年我最用心投资的就是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藏书房,书越多越好,房子越大越好。
当年觉得什么都越多越有安全感,越多越富足,越开心。
三年后,书房的书已经超过三百本,大多数已经初步读完,也忘完。当年的目标也算完成。
今日与丽谈到当年的愿望。我们都达成了,这三年一直在读书,完成自己的路上。她也有了新的方向和远景。我也同样又有了新的人生方向。她说,要将书房更加扩大,书要增加到五百本。虽然我们三年前的愿望已完成。实际上,我今天的书是在减少。
前几天给她的读书会赠书五十本,加上今年送给其他文友的书,已经送出一百多本。目前书房还有一百多本。
她问我,为什么舍得把书送人,书代表我们走过的路,有很深的感情。
我说:“书放在书架上是死的,只有分享给需要读的人,它才能继续产生价值。要让书的生命活起来。
分享书也是传递文化的一种方式。要让它们像火把一样一直传递下去。”
现在对我来说,书从数量上是越来越少,实际上仍然还多。虽然我很想收藏书,却又发现,最好的藏书不是在书房里,而是在脑子里。
经历一些事情以后,对很多东西的执着越来越少,不只是书,还有其他物品。
雪师说:“平时要多节俭一点,把多余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不要浪费任何物品。”
《孟子》也告诉我们:“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周易》里面有个公平原则:“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取多的去资助那些少的,这样就能达到和谐。
我的书对少的人来说,已经很多,更加需要分享出去。其他东西也一样,有自己够用的就行,尽量分享给朋友。吃多和用多都是浪费,合适就行。
有些东西因为好,反而一直舍不得用,到最后成了废物。《红楼梦》里面的贾母把一棵百年人参珍藏起来,舍不得吃。后来要用它时,却已经过期,没有了药效。百年人参变成了普通之物。这也是糟蹋好物。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任何一件物品都尽量让它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用处。
今年我不是在增加,是在减少,物品在减少,财务在减少,心里装的东西也在减少。曾经以为东西越多越有安全感,现在东西少了,心里却依然有安全感。我本没有失去什么。
有些我认为好的东西,自己不吃,分享给了朋友。我并不觉得一定要吃什么很好的东西才行,吃和不吃都一样。而这些东西,它本也不是属于我的。
好像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它们似乎就是来我这里停留一下,然后又到了别人手里。书如此,钱,物品也如此。房子,土地好像也是这样。有些东西就算不分享给别人,自己也会腐烂,死亡,变成无。
有些规律明白了,很多东西就舍得了。包括自己的思想,体会,感悟,语言,随时都在变化。想说自己的话,坚持自己的思想。后来才发现,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甚至是时时刻刻,就如人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以为是自己悟到了什么新知识,其实古人早就说过,不过是自己读书少而已。还有什么可以骄傲自满,固执己见,本就应该与人为善,见贤思齐。
今年,我表面上拥有的多余东西在减少,还包括心里多余的东西。而生命其实是在变厚,虽然只有很少的一点,但有这一点已经很受用。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学习还需要日日增加,其他多余的还要一直损下去,直到没有一点执念而已。
因为学会分享,我也收获不少他人的分享。书房以前只有书,现在书少了,又多了其他朋友分享给我的字、画和其他东西。书房不过是变得更加丰盛了。
生活中学会分享,同样又收获更多分享。
近日发生“羊”事件,我虽然无药可备,正一筹莫展,只等羊来,用硬功夫去放它。有几个朋友,却主动给我分享她们有限的药品。还有朋友自己都缺药,病入膏肓了,还在担心我无药,要想办法给我找药。
我突然收到不同地方寄来的药。瞬间就从无变成了有。这让我看到,她们身上可贵的分享精神和美德,正是我更加需要去学习和发扬的。而这些珍贵的药品,我也要留给真正需要,必须要用的人。这些药品除了是药品,背后还带着教育,启发,影响的使命感。
朋友就是财富,我其实什么也没减少,反而收获更多。
因为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分享,我的朋友圈充满爱,光明,很温暖,自成一个理想的小国。
学会分享,收获分享。分享是我一直需要去学习,发扬的美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