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诗歌韵律,会背的古诗也没有多少,虽然很多年前喜欢过汪国真的诗歌,清清楚楚记得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是说“歌以咏志”嘛,文艺青年都尝试过写诗,但是写诗对我来说,就好比厨子想跳芭蕾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春天翻译的书,有时候我会遇到有很多句子,词语表达都没有问题,但就是读起来很别扭, 我一直就在纳闷,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改来改去,几经折腾后,终于读起来流畅了许多,但是我承认有的句子我也没看出来,或者有的句子怎么改还是不舒服,无奈只好作罢。
昨天读到思果《翻译研究》之“白话文的节奏和音调”,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症结在于音调,也就是平仄。至于平仄是什么?怎么安排合适,书中没细讲。查了百度我知道了,在现代汉语 一/二声为平声 三/四声为仄声,一句话里怎么安排?我没查到具体的内容,我理解就是说一个句子里一定要抑扬顿挫,整个一段的末字不能都是平声,或仄声。
今天继续继续抄录《翻译研究》的最后一部分。
【句型】 碰到句型有问题,不妨先念一念,看看顺不顺嘴,千万不要和英国人学,只把英国字换成中文字。
这样的生气…… 以致 …… (这是英文的说法,不对,应该改)
非等他 …… 我就不 …… (改为绝不, 一等他 …… 我就 …… )
最使人生气不过(最与不过重复了) 最好不过(再好不过)
不论身心两方面,都表现出非常的耐力
中文切忌使用 动词+动词+宾语这样的结构,比如发起及控制民族运动,应该改成:发起民族运动,并加以控制。
中文切忌使用 助动词+助动词+动词这样的结构,
学生能够,也应该努力研究。应该改成:学生应该做到努力研究。
中文习惯的句型是: 以 …… 为 …… 靠 …… 来 ……
one man said不应该只说:一个人说, 而应该在前面加个有字,有一个人说。
【改编】遇到复杂的长句在改编方面不知要费几许心血,才能把中国人不能轻易理解的外国话,改编成与原意符合的中文。
题目是需要精心打造的,比如去年校对过的一本书,最后定稿时,出版社编辑去掉了两个字,比之前冗长的题目感觉好多了。 起头部分,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先把缘由说清楚一点,遇到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英文里的后面一部分资料移到前面,稍微变通一下,让读者更好理解。我们是习惯先把人名放在最前面,然后再交代事情。
说话时,常常叫人名字,这不是中国人的习惯,翻译时遇到这种情况,看情形,能省则省。
字句方面的改编: tell me: 请问 no one answered:谁也没回答。 I know what I am doing: 我有把握,而不是说 我知道我在做什么。I can't help disliking him.不要译成:我不能避免不喜欢他。 我想喜欢他,可是办不到。
【利用成语与迁就习惯】我特别喜欢用成语,曾经自作聪明从一堆成语中挑一个最合适的,可是后来发现根本不准确。思果先生讲用成语要千万小心,不可以随便用,当心驴头不对马嘴或者张冠李戴。
只要有现成的可用的或者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译者只要不歪曲原文意思,翻译可以自由一些。 witnesses, 证人们?中国人不这样讲,要说“一干人证”。
almost certainly:谅必 。 这个词的意思是说差不多一定。
【标点符合】英文里逗号用的很少,因此把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略加一些逗号,如果按照英文的习惯,逗号太少,就叫人气接不上来,但是逗号太多,也是个毛病,读起来就好像口吃或者打嗝的人在说话。
疑问句:许多句子照文法来说,不是疑问句。我问他为什么不来? 这个问号很多余。
感叹号:照抄原文就可以。
括弧: 标点如果停顿,括弧也可以表示停顿。
破折号:我发现有的作者特别喜欢用破折号,曾经很让我头疼,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照搬。可是到了第二本,简直破折号泛滥了。于是我想到了改编,今天读思果的书,原来我做对了。 他说:破折号子在英文里常常用到,但是中文却不能容它,遇到英文里的破折号,如果能在文字上解决,就在文字上解决,不得已再用。
one October morning:十月里有一天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