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背景
二〇一八年·九月
杭州萧山机场的出发大厅里,挤满了滞留的旅客。雷暴天气,伴随着强降雨,航班取消或延迟,扰乱了大家的行程。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我在一间嘈杂的咖啡厅里遇见了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李佳。
那时的李佳,拿着冰咖啡和全麦三明治,四处张望着,试图在人满为患的咖啡厅里找到一个空座位。她穿着浅灰色连衣裙,外搭杏色针织衫,背着双肩包,脚踩一双皮鞋,“独自旅游的,”我对她下了这样的预判,很快李佳的视线和我对上了。
“这里有位子。”我主动拿走了放在对面椅子上的公文包,接着清走了桌上的杂物,留给她足够的空间来放餐盘。与此同时,她侧着身子穿过排队的人,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
“谢谢。”
“不客气。”
我低下头,继续看着刚刚那本《国家地理》。约一刻钟,李佳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完了她的三明治。我的余光不时打量着她,小麦色的皮肤,略微有点龅牙,一双圆眼睛,加上稚气的打扮,让我一时猜不出她的年龄。
某个看她的瞬间,我们的眼神对上了。“一个人出来玩吗?”
她摇了摇头,“来杭州参加朋友的婚礼。”
你一言,我一语间,我和李佳,便这样交谈了起来,拼凑起了这篇故事。其实在机场的咖啡厅里,李佳只是给了我一个模糊的故事大纲,我们分别后,在微信上,我提到想以她们的故事为蓝本,刊登在我的专栏上,她同意后,才和我谈到了更多的细节。
她们的初识
李佳自小生活在安徽宿州下的一个小县城-萧县,认识杨楚楚是在她的中学时期。初一下学期,杨楚楚从杭州转学到了宿州,进入李佳所在的中学,成为她的同班同学。
用李佳后来的话形容,杨楚楚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干净。
“在那之前,我也见过几次从大城市来的人,与那些人身上所展示的优越感不同,楚楚身上并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的感觉。
我们还不熟悉那会儿,如果在校外的文具店,小吃摊之类的地方碰见,楚楚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
楚楚称不上漂亮,甚至那时有同学背地里讨论过这个转来的女同学长得有点像男生,但楚楚给人的感觉却格外干净。白皙透亮的皮肤上没有一丝瑕疵,仿佛有着瓷器般的光泽。留着一头乌发的长发,习惯扎一个干练的马尾,楚楚她个子不高,但永远挺直着背。现在想想,之所以那样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大家的校服穿了一个多学期都洗旧了,而她的校服却是崭新的。”
这便是李佳对杨楚楚的第一印象。
成为朋友
杨楚楚和李佳成为朋友,准确说是走得较近的同班同学,是在初二上学期,李佳搬进了新家。她突然发现,自己和杨楚楚成为了同一个小区的邻居。一来二去,两个人渐渐成为一起上下学的固定搭档,至于是谁先开的口,提出那句“我们以后放学一起走吧!”李佳已经忘了。
初中时的县城生活,一切都很平淡。学习之外的课余生活称得上乏味,但和杨楚楚的相处过程中,亦有几次让李佳印象深刻的地方,到如今还能在她的脑海里泛起涟漪。
初三时,李佳知道了,杨楚楚从杭州转学来这里的原因。杨楚楚的父亲之前在杭州某局担任要职,因一些变故,被撤了职,判刑坐牢。她母亲的工作同样受到牵连,为了不影响杨楚楚,便把她送来了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那是在某一个晚上,李佳留在了楚楚家过夜,两人彻夜闲聊时,杨楚楚用极其平淡的语气向李佳娓娓道来的。
可李佳也分明能感受到,说起这件事时,杨楚楚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心酸。杨楚楚曾提到过她想回去杭州,她说即便高中不能回去,大学也要考到杭州去。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初三,”李佳回忆到,“临近中考时,四五月份。应该是这个时间,我记得,那时萧县的果园里,桃花都开了。
一个周末的下午,李佳照常来楚楚家和她一起看书复习。
那天,楚楚的心情异常得好,甚至变得有点不像平时的她,变得更活泼与主动,楚楚拿出一直舍不得吃的进口巧克力,和李佳吃掉了大半盒。
写作业没过多久,她就把李佳拉进卧室,关上门,神神秘秘地,打开了衣柜,让李佳帮她挑裙子。李佳打量起衣柜里的一件件裙子,目光落在那条印着白色波点的红色连衣裙上,比起其他裙子,李佳确实多盯了那么一会儿。
楚楚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你穿,肯定好看。”她怂恿李佳试下那条裙子,李佳赶忙摇了摇头。
“哎呀,试试嘛...”见李佳不肯,楚楚便拽起李佳的胳膊撒娇。
两人试衣服的过程中,李佳无意中瞥见楚楚穿的内衣,面料一看就不便宜,简洁的白色,带一点蕾丝饰边。而她还穿着妈妈从地摊上买来的小背心。相形见绌,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李佳不禁红起脸来。换好衣服的两人看着彼此,不知为何都傻笑了起来。
“晚点,我妈来看我,要带我出去吃饭。”“兴许是我能回杭州了。“
楚楚那个下午重复了好几次类似的话。那时听到楚楚可能要离开萧县,李佳内心的第一反应,其实是失落的。两年时间,她们虽称不上十分亲密,但楚楚俨然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傍晚回家前,李佳碰巧撞见楚楚的妈妈上门来接她,那是李佳仅有的一次机会见到她妈妈。
李佳说,若你见过她妈妈,便会知道,楚楚那出水芙蓉般的好皮肤,是从哪儿来的。
如果她们母女一起走在萧县的商业街上,定会是回头率最高的存在。她们称不上美艳,但是凭气质足以取胜。精致得体的打扮与举手投足间的淡定自若,那种来自富裕家庭的独有的气定神闲,足以让她们脱颖而出。
回家的路上,想着楚楚回杭州的事情,李佳有那么点黯然神伤,但又觉得,楚楚确实不属于这个小县城。
夜幕时分,已近临睡,李佳整理着第二天上学的课本。这时家里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李佳赶去开门。
楚楚的奶奶匆匆忙忙地跑来她家里,楚楚不见了。
那一晚,李佳和大人们找到了凌晨两点,依然没能找到楚楚。后来李佳才知道,楚楚的妈妈不是来接她的,她的爸妈已经离婚,妈妈也有了新的结婚对象,来找楚楚,是想让她在爸爸妈妈中做一个选择,是跟着妈妈生活,还是留在爷爷奶奶这里。
第二天早上去上学时,李佳在小区门口忐忑地等着楚楚,楚楚最终还是在公交车出发前赶了过来,她的双眼通红,明显哭了很久,本就白皙的皮肤透着没有光泽的惨白,见到她的那一刻,两人不由自主地抱在了一起。
总之,2006年,初中三年级,那一年,种种原因,杨楚楚没能回到杭州。
对于李佳而言,这是在杨楚楚身上难得的‘失常’,她感到那是她此生最贴近杨楚楚的时刻。
渐行渐远
中考后,李佳和杨楚楚选择了不同的升学方向。成绩一般的李佳,最终去了宿州市区的一间中专,就读商务英语专业。而杨楚楚以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去了宿州最好的高中。两人都在宿州,两间学校隔着二十多分钟的车程。两人便从初中时期的一起上下学,变成了每周一起往返于宿州市区与萧县两地。
但很快,杨楚楚在高中有了自己的新圈子。在李佳看来,杨楚楚的新朋友们和杨楚楚有着某种相似,不全然一致,但总有几个相契合的点。或外表干净大方,眉宇间透出一股聪明劲儿;或家境优越,身上无法隐藏的自信与杨楚楚如出一辙。比起自己,她们确实更适合成为杨楚楚的朋友。
至于李佳,在中专也有了自己的新朋友。李佳和杨楚楚不再一起回家,放假时,也不会再约去某一方家里,杨楚楚给李佳在QQ上的留言,李佳也时常忘了回复,这不是出于某一方的刻意为之,而是两人不约而同的默契使然。
而李佳则很快迎来她人生的第一场恋爱,她的初恋是个叫郝军的男生。李佳如今回想起这段经历,早已变得索然无味。
而那时,这段恋情却成了一种藏在李佳内心深处的哀愁,这种哀愁的程度很淡,但那几年,自始至终都在。原因在于,郝军一开始追求的并不是李佳,而是同专业上其他几个女孩子,几次碰壁,于是选择了‘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李佳。
李佳觉得这段感情来的莫名其妙,她曾觉得自己相貌平平,性格无趣,在爸妈眼里是个‘不会来事儿’的单纯的女生。因此,她自认不会有男生喜欢自己。但当可能的恋情来到了她面前,即便计划外,她还是选择了尝试。第一次校外约会,两人在电影院里,当郝军牵起李佳的手,李佳没有拒绝,便自此确定了关系。
说起来,郝军和杨楚楚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某个礼拜日的下午,在宿州商业街的冷饮店里,当李佳和郝军准备离开时,碰巧杨楚楚和她的高中同学们走了进来。
杨楚楚看到李佳的第一眼,眼里仿佛闪着光,她牵起李佳的手,继而因为看到李佳身旁站着的男朋友,开始偷笑。那一笑好似意味着:好家伙,你什么时候谈起恋爱了,都没告诉我。
“好久没见你了。”李佳说到,
“是啊,回萧县找我哦。”
“好啊,我先走了,”李佳匆匆地和杨楚楚告别,没有寒暄,亦没有主动介绍郝军给她认识。
“朋友吗?”
出了店门,郝军这样问到。
“以前的同学。”李佳否定‘朋友’这个说法。
她觉得以后的生活,若非必要,和杨楚楚不会再有交集了,她们只会渐行渐远,终有一天,杨楚楚会回到她日思夜想的杭州。在大城市里,变得更加精致,干练与成熟。那是一个更适合杨楚楚的生存环境,留在萧县,乃至宿州,多少有点屈才,局限。但大概率地,杨楚楚会依然温柔,不会拒人以千里之外,李佳确信。
2008年,李佳读中专的第二学年,也就是杨楚楚的高二,两人整整一年都没有见过面。尽管住在同一个小区,初中时关系又那么好,李佳已习惯了生活里没有杨楚楚的存在,有过几次她碰巧在小区里看到杨楚楚和她爷爷奶奶散步的背影,都会故意放慢脚步,生怕遇见要聊些什么。
那个时候,李佳的整个世界都是郝军。大概是交往一年多时,郝军感到腻了。他开始用手机短信或是QQ背地里和一些人聊天,甚至还和其中的个别发展成了网恋,李佳终日苦恼于是否要结束这段恋情,还试过挽回他。但最终,两人选择了和平分手。李佳没有揭穿郝军做的那些事情,给他,也算给她自己,保留最后一点尊严。
重逢
中专最后一年,李佳出来实习了。说是实习,实质上与打工没有区别。尽管父母希望她回到萧县,李佳最终还是留在了宿州,在市区一间中型超市做起了收银员。多亏那份工作,每天填满了她的时间,让她走出刚刚分手后,最难熬的阶段。
也是在那间超市,李佳再次见到了杨楚楚。
那是个工作日的晚上,具体的时间李佳记不清了。她正埋头扫描商品条码...“李佳”直到杨楚楚叫了她的名字。
她抬起头来,杨楚楚出现在眼前。
那天,杨楚楚未着校服,穿了一件奶油色衬衫,领口系着黑色丝带,虽没有化妆,依旧光彩照人。与她同行,站在她身后的,还有一位戴着眼镜略微发福的中年男人。
直觉告诉李佳,那个男人不是她家中的某位长辈。况且她在他们采购的商品中发现了一盒安全套,更加证实了李佳的猜想。
对于这次重逢,杨楚楚表现出的主动出乎李佳的意料。买完单后,杨楚楚对那个男人嘀咕了几句,男人便提着东西走到了出口处。杨楚楚则站在过道边上,等到后面排队的几个客人结过账,走到她面前。
“李佳,你现在有手机了吗?“
李佳点了点头,两人交换了号码,接着,杨楚楚凑到她耳边小声说:“今天不方便,改天找你。”
李佳远远望去,杨楚楚和那位中年男人,一同走出了超市。
一周后,杨楚楚通过手机短信联系了她。两人约在超市附近的奶茶店见面。
那天,李佳穿着超市的工服,而杨楚楚穿了一件白衬衫,外面套了校服外套。李佳本担心一年未见,她们会不知道谈些什么好。但毕竟是两个女生,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比起谈她自己,杨楚楚更关心李佳的生活,当听到李佳和郝军分手时的种种情况,甚至不自觉地红了眼眶。杨楚楚一边拿纸巾擦拭眼泪,一边替她愤懑到: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你,太过分了。“
“没关系,反正已经过去了。”
基于强烈的的好奇心,李佳很想问问那位中年男人的事。最终还是杨楚楚自己主动说了出来。
“我们是在补习班认识的。高二下学期的时候。算是我追的他。”
”他看上去比你年长很多。“
“他快40岁了吧,我估计的。具体年龄我从来没问过,也没在意过,其实我第一次见他时就很喜欢他了,后面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
杨楚楚谈起这件事时的语气极其平静,轻描淡写,娓娓道来。她脸上浮现的幸福感,让李佳不免压抑住激动的情绪。毕竟任谁,对这样一对‘老夫少妻’般的情侣也会有所猎奇,一个17岁的女高中生和一个临近不惑之年的男人,是何种机缘巧合,何种强烈的情愫,驱动他们走到了一起。
“对了,我叫他小白老师,他名字里带了个白字。”
那天她们各自谈了过去一年彼此的变化,仅仅时隔一年,却恍若隔世。李佳从热恋到分手,而杨楚楚则开始一段在让她充满好奇的感情。
佳,见到你很开心。你很好,要自信一点。
见面后,杨楚楚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给李佳。那是杨楚楚第一次亲密地称呼她为‘佳’。那个时候的杨楚楚,隐瞒了身边所有的人,唯独和李佳共享了她的秘密。亦或不得不和李佳分享,因为李佳在超市意外撞见了她和她的中年男友。
重拾友谊
李佳和杨楚楚的关系是从那个时期开始,重新变得亲密起来。
她们一个月会见面两次左右,大多数时候,是杨楚楚开口约的李佳,她们通常在超市附近的小店里见面。聊天的话题不外乎围绕着杨楚楚和小白老师的恋情,在李佳眼里,杨楚楚需要一个窗口去倾诉。
杨楚楚通过和李佳的分享,让他人来认同她的幸福,一个高中女生和四十岁的补习机构老师谈恋爱的幸福,更是在释放她的压力。杨楚楚对那位‘小白老师’近乎痴迷。常常向学校请病假,为了能和小白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约会。杨楚楚还经常给他买些价格不菲的礼物,从几百元的男士衬衫,到几千块的诺基亚手机。
杨楚楚三番两次说要带李佳去见小白老师,李佳总是想办法拒绝,招架不住,李佳也就去了那样的一次。
冬天,三人去吃了火锅。
小白老师的长相在中年男人中算是帅气的那一类型,浓眉大眼,蓄着U型胡子,发福的身材倒不是缺点,反而增加了他的稳重感。但大概是中年人身上的事故与圆滑,让李佳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怎么样。
火锅过程中,小白老师一直招呼着她们吃东西,甚至还帮杨楚楚吹凉刚涮好的豆腐。他自己则不怎么吃,点着一根玉溪香烟,胳臂撑在桌子上,托着下巴,时不时会看一眼对面的李佳。
李佳注意到了,但小白老师的眼镜起了雾,即便李佳与他四目相对,也看不到他的眼神。李佳知道‘查户口’式的对话欠缺礼貌,但在火锅快吃完时,她还是问了出来。
“老师,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你是哪里人?”
“江苏北部那边的。”
“怎么跑来宿州这个小地方。”
“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里。”
“一直没成家吗?”
他摇了摇头,“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但是现在找到了。”话落,李佳看到小白老师将自己左手叠放在杨楚楚的右手上,他对杨楚楚笑时的表情,让李佳生出一种恶心,仿佛在这火锅中,吃到一只苍蝇。
从那时,李佳就预感到了,会有事情发生。
时间点是在杨楚楚高三下学期,临近高考还有三四个月的时候,萧县的桃树在那个季节又开花了。那是一个晚上,大约十一点,准备休息的李佳,接到了杨楚楚的电话,杨楚楚传来的声音带着哭腔,但还是故作坚强,没有哭出来,她语无伦次,只是反复强调着,他不见了,小白老师他不见了。”
李佳第一时间找到了杨楚楚,她在杨楚楚和小白老师租的公寓里,陪了杨楚楚整整一晚。李佳知道,这段经历,杨楚楚注定无法对她以外的人去讲述,所以她任由杨楚楚去倾诉,她什么也不做,只是陪在杨楚楚的身边。
小白老师骗了杨楚楚。他一个月前辞掉了补习机构的工作,准备回老家。杨楚楚知道他要回老家,但被告知的理由是:母亲生病,回去看下。
小白老师临走前,还拿走了杨楚楚最后的一点积蓄。李佳没有问多少,但她估计是有几万元的,那是杨楚楚从小到大存的压岁钱。李佳试探性地问杨楚楚,“我们要报案吗?”
杨楚楚惊慌地摇了摇头,这件事终究只能烂在两人的肚子里,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六月,杨楚楚高考结束。李佳亦正式从中专毕了业,两人本来计划去旅游,但是李佳向超市请不到假,便搁置了。
再后来,杨楚楚如愿地考到了杭州,在中国计量大学,学习工业设计。杨楚楚这样一去杭州,就真的没有再回来了。宿州对于杨楚楚来说,是个带着伤痛的地方。她在给李佳的短信里提过,‘在杭州连呼吸都是甜的’,估计她在那边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李佳一开始还说有空就去杭州找杨楚楚。但渐渐地,李佳决口不提此事,两人的联络慢慢变少。李佳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近乎遗忘了杨楚楚,偶尔想起杨楚楚,也仅仅是一瞬,程度亦是轻微。回萧县老家,坐在公交车上,经过两人曾上过的中学,她会想起杨楚楚;偶尔在超市整理货品,看到杨楚楚爱吃的巧克力牌子,她会想起杨楚楚。
渐渐,两人变得不再联系,而李佳也从女孩,成长为女人,她结了婚,和朋友合伙开了美甲店,生下儿子。每一个转折,李佳都会自然而然地发信息或打电话告诉杨楚楚。杨楚楚每一段恋情的开始与结束,李佳都会是第一个知道的。但她们都明白,若无意外,此生不会再有什么交集。
少女时期,她们曾经亲密无间,无条件地依赖与信任彼此。时过境迁,一个留在萧县,一个回到杭州,但这份熟稔未有改变,只不过发生场景从冷饮店的姐妹日常变成了电话两头的你一言我一语。
就像那个晚上,当李佳哄完儿子睡觉,在客厅的沙发上,她坐着等待夜班的丈夫归来。开着电视,看着韩剧,但音量调得极低。
这时,李佳突然接到了杨楚楚打来的电话。
“佳,他向我求婚了,我答应了。我...要结婚了。”电话那头,杨楚楚喜极而泣。
李佳说,那个晚上,她彻夜未眠,终于要赴杭州见杨楚楚了。
......
在一八年的杭州萧山机场,此刻外面下着暴雨。
李佳就在那样一间嘈杂的咖啡厅里,和我讲述完了以上这篇故事。
在她回去宿州后,我提出了刊登这篇故事的想法,她几经思量,最终同意,并补充了更多的细节,在这里十分感谢故事的主人公,李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