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张爱玲传》

作者: 刘金_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16:46 被阅读93次

            这几天又一次沉浸在张爱玲的世界里,读她和她的文章,熟悉她,了解她,感慨她。

                                  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个人的成功,天赋异禀不可少,后天的勤奋不可缺。张爱玲的成功也是如此。这个早慧的少年,从小就有“天才梦”,并孜孜以求。她一直很努力,她的成绩总是最好的,尽管父亲阻止她读书。

            天才少年不食人间烟火,但她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她睿智而通透。她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吸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是她十八岁时写的《我的天才梦》里的句子。

            她是一个独特的人。敏感细腻,倔强坚强,清高孤傲,冷面决绝。她不善交际,不爱麻烦别人。

                                  二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身上都缠绕着不同的藤蔓,那是他们生长中的丝丝缕缕。贫苦或富有,痛苦或欢乐,缺失或充盈,它们所有的影子都跟随我们的一生,它们将造就另一种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就是所谓的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童年就给它就奠定了一生难以改变的底色,家庭就是那浓重的一笔。张爱玲的一生就是如此。

            父母不幸的婚姻决定了一对儿女的性格命运。母亲的疏离,父亲的无情,家庭的冰冷,使张爱玲自小缺少关爱,学会冷漠示人。她倔强不求人,凡事靠自己的性格,“出名要趁早”,对金钱看重的观念,以及“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爱情,都与家庭相关。充满阴霾和不幸的家庭造成了张爱玲的充满光彩又悲凉的一生。

                                  三

            生命是千篇一律的啼哭,死亡就是不约而同的噤声?生命的形式有多少种,就死的方式就有多少种,皆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常人对生之留恋,使得他们专注于自己的身体,看中死后的形式。张爱玲人生七十四载,除了写作为生计的问题,时刻想到的是“要趁早”,她说,我总是在跟时间争。当身体出现状况时,她也要“照顾下自己”,但一直到离世前都在不停得写,当别人问到她将来的打算时,她也一句“写呀”!更令人慨叹的是“她的死”。名满中外的她,离世时身旁无人,身无一物,却准备有序。她才不管世人如何看,反正她是早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准备被“撕票”。

            对人生对生命和死亡是何等通透,才能这样凛然和镇静!我不在赞叹她的通透,却有意于她在死亡面前的坦然和放下。在美国时期,她已全然不在意名声给她带来的一切,她对生活的要求极低,她撕掉所有光环的外衣,一个人独赴死亡的约会。她生时和走时一样干净。什么样的人活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成为懂她的人呢?

                                  四

            我对死亡常常有种惧怕和模式,在跟随众人走过的路上亦步亦趋,心里又常常对他们的做法嗤之以鼻。简直不可救药!读懂了张爱玲,才知道自己身上那份俗人气息仍是很重,真是一分坚强不够,二分虚荣未除。也正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就怕不聪明又认真。”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足,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可怕。我,一介俗人,食了太多的人间烟火,迷失了双眼,失去了智慧,却又不自知。前怕狼后怕虎,三思而后行,保全了一些,失去的更多,自以为圆满,实际上最是残缺,却想求得圆圆满满,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真是太贪婪太自大!

          自我解剖,多一分面对未来的坚强,少一分无谓的虚荣。生活该何去何从?那些闪亮的名字告诉我们了,让我们这些凡俗之人自勉吧!

    再读《张爱玲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张爱玲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xqaftx.html